殘聯認定的康復機構主要教特殊孩子哪些內容昆山寶寶不會說話只會叫爸媽
01模仿1、動作模仿:配合簡單動詞或指令作出摸仿動作(1)模仿使用物件作敲擊動作(2)模仿觸摸身體的部位(3)模仿拍手動作(4)模仿簡單的手部動作(5)正確地模仿使用3種不同的發聲器具(6)模仿唇部動作(7)模仿日常生活的自理動作,對洋娃娃做梳頭、洗臉、杯子喝水、勺子、吃飯、蓋被子(8)模仿使用5種熟悉的物件(9)模仿畫簡單的橫線(10)模仿2個簡單的玩膠泥的動作(11)模仿同時觸摸身體2個不同部位的動作(12)模仿上下腭及舌頭活動(13)模仿使用不同用途的物件(14)通過玩洋娃娃,學習模仿一連串簡單的動作(15)模仿成人把手掌打開及握拳,把手放在膝上、頭上及伸到背后的姿勢2、聲音模仿(1)模仿3種常見物件的發聲(2)模仿5種動物的聲音02知覺1、聽知覺:增強聽知覺辨別聲音的能力(1)能聯系2種聲音和2種動作,聽到1種聲音時,能預料到其相關的動作(2)從不同的發聲器具中,配對相同的聲音(3)辨別聲音的次數并能模仿發出相同的次數2、視知覺:繼續培養視覺辨別(1)從3個杯子中找出其中1個所蓋著的物件(2)排列5塊積木(3)將3種不同的圖形卡分類:相同圖形,不同顏色(4)將多種不同的圖形卡分類:形狀及顏色相同,大小不同(5)按顏色將8種不同的物件分類03大肌肉1、手臂:增強手臂及手部的運用(1)雙手舉起拋、接球(2)不須協助能抓住滾動的球并將它推回去(3)不須協助對墻推球并能接球(4)將大球準確推出2米外的地方(5)把斗袋扔進1米外的大盒子中(6)手提(拿)沙袋行走,逐漸增加重量(7)將球踢給別人2、腿:增強腿部運用(1)用腳尖站立10次,3秒/次(2)跳器并接觸懸掛的物件10次3、身體平衡(1)不須協助單腳站立5秒(2)雙腳蹲下-跳起20次(3)滾動身體來回3米(4)走10厘米寬的平衡木(5)做前滾翻 04小肌肉1、抓握:增強手指力度(1)從布袋里拿出指定物件(2)將膠泥掰成小塊(3)用手掌及手指擠海棉球2、操作:增強手指靈活性(1)自行折紙(2)簡單手指操:握拳并搖動大拇指、大拇指逐一觸摸其他4指、數數(3)將衣夾夾在盒子邊緣3、雙手協調(1)打開4種不同的容器,拿出獎勵物(2)剪紙條05手眼協調1、控制:增強觀察力和想象力(1)按指定的模式穿珠子或搭積木(2)將衣夾按圖案排列的位置夾起來(3)用3塊積木組合成1件簡單的玩具簡單拼圖2、繪畫(1)用筆在大圈范圍內涂畫(2)連點畫出橫線(3)連點畫出簡單的圖形06認知(理解)1、語言指令:遵從簡單指令(1)無須協助能正確指出屬于某個類別的物件(2)能按要求交出正確的動物玩具(3)能按要求交出指定顏色的積木比較學習(4)理解介詞: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先、后2、配對:認識常見物件的名稱(1)能觀看訓練員手中的物件,在4項物件中選出相同的1件(2)在多項物件中找出相同的物件(3)能將5項簡單的實物跟相應的圖作配對(4)能配對物件圖片(物件的外形相似但不完全相同)(5)能自行完成由4個簡單形狀的配對板(6)能跟訓練員輪流疊放相同顏色的積木3、分類:辨別學習(1)將食物按[食用]、[飲用]的類別分類(2)從3件物件中找出2件通常一起使用的物件:勺子和筷子、手表和鐘(3)按物件的功能分類:洗澡用、吃飯用(4)將功能上有關的常用物件聯系一起:碗和勺子、毛巾和肥皂07認知(表達)1、發聲(1)看見泡泡爆裂時,自行發出清楚的[卜]聲(2)重復及適當使用簡單感嘆句,理解聲音與動作之間的關系:哎呀、嘩(3)自發地發出動物的叫聲及周圍物件發出的聲音(4)跟成人一起唱歌,改變自己的聲調:高低音、大小聲到海邊或山上大聲喊話,與人溝通2、詞句(1)自行以手勢或語言表示[再見](2)不須協助能正確使用簡單的動詞(3)表達自己的需要:[要]、[不要](4)能使用簡字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意欲(5)能從2件物件中,說出所選擇的1件的名稱(6)能以[是]、[不是]回答[這是不是--?]的問題(7)自行說出4種動物的名稱(8)在只要視覺提示下,能說出幾件熟識物件的名稱以回答問題(9)以手勢或語言表達大小/長短/高矮以回答有關問題,建立“數”的概念:數與物件的對應關系3、表達(1)能自行說出某物件屬于哪人的,回答:這是誰的?(2)用3個詞或以上的簡單句子說出圖片的內容,回答:他在做什么?/我們去哪里/這是誰?/這是什么?表達:我想要--(作出選擇)/我看見--/我有一個4、對話(1) 能在對話中回答簡單的問題及改善兒童的基本社交能力08自理能力1、進食(1)自行用勺子進食,大致保持清潔(2)自行把飲料從水壺里到出來而不灑、用杯子喝水而不灑、用杯子叉子取食物、用塑料小刀切蛋糕2、穿衣脫褲子脫外衣(扣子已解開)穿褲子3、梳洗洗手、抹手洗臉洗臉刷牙(自行吐出水)4、如廁提示大小便09社交1、與別人交往的能力(1)學習適當的社交反應:問好、正確表達意思。(2)增強對別人需要的了解:記住3個小朋友的名字,培養排隊等待、忍耐、與人分享等良好習慣。2、玩耍技能假想游戲能力參與簡單規則的游戲(1)安靜地蕩秋千、玩蹺蹺板2-3分鐘(2)與洋娃娃進行3-4個步驟的交往活動(3)懂得[躲藏]的意思,自己躲在門后、椅子后、桌子下,找躲藏的人(4)與訓練員輪流搭積木:你一塊、我一塊,搭成一個高樓(5)與別人來回推動小汽車最后希望通過這份個別化方案,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