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中醫院博士團 丨 劉菊:中醫的世界其實很精彩
十四五期間,昆山市中醫醫院致力打造高精尖人才聚集平臺——“博士天團”,以“頭雁”引領科室發展、科研與技術創新,在專業領域綻放異彩!劉菊,嚴謹,認真,執著。在科研的領域追求至真至誠,沉迷中醫,享受中醫,運用中醫,福澤大眾!

中醫獻溫馨·健康進萬家

教育背景
2004.09 —— 2009.06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 學士
2009.09 —— 2012.07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中醫內科學 碩士
2012.09 —— 2015.07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中醫內科學 博士



求學十一年
讓我堅定了成為一個中醫人的信念
如果說本科的五年讓我跨入了中醫的大門,碩士的三年讓我看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那博士的三年則讓我堅定了一個中醫人的信念。
我師從天津中醫藥大學袁紅霞教授,我一直尊稱袁教授為老師,雖然身邊的同學、同事常常戲稱自己的導師為老板,但我一直執拗地不愿這樣稱呼老師,甚至默默地在心里做了小小的區分,袁老師就是老師,而不是某某老師,連姓都不必冠的唯一的老師。老師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在學術上堅持走傳統中醫之路,在生活中時時存著感恩之心,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將師門凝聚一處,相處如家人。
老師是我中醫路上的引路人,她有一門系列講座,聲名在外,每次開講,座無虛席,為“經方之魅力”系列講座。借用她講座中的一段話:中醫學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熔鑄了中國古代哲學、天文、地理、歷算、氣象、兵法等傳統文化的思想內容,是自然科學與人文文化相互交融的產物。中醫是智慧醫,她追求和諧,追求美,她充滿魅力,充滿美。究天人之際,探宇宙人生,這是中醫學有別于其他醫學的根本所在,是中華醫道的本質所在。這是中醫人的天地智慧,這是中醫人的魅力所在!來到經方的層次去治療疾病,來到和法的境界去認識中醫,你會發現“中醫的世界其實很精彩!”

常懷仁愛之心
那些走過的路都將成就你
上學期間老師鼓勵我們多做嘗試,多跟名師,我曾跟師津門婦科名家哈孝賢教授,哈老常說為醫者“非仁愛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我常以此句自省。為醫者常懷仁愛之心是本分,某次給老師管理加號過程中和患者產生了不愉快,老師維護了我,但事后我默默地反省,是否因年輕氣盛爭了一時口舌之快而忘記了仁愛之心。此后,一直以此為誡,多傾聽,多寬慰,多包容。對患者懷抱仁愛之心后,就會發現患者也在回饋以仁愛之意。
他們會告訴你胃痛緩解了,反酸不發了,哮喘一年未發,皮疹消退了等等復診反饋,甚至還能聽到這中藥竟然喝起來甜甜的。曾有失眠患者服藥3天欣喜來告安睡整夜。也有畏寒患者反復換方2個月仍在堅持復診,反過來安慰我說這么多年的病了,我們可以再試試。也有脂肪肝患者遵醫囑堅持執行治療方案,4個月后脫胎換骨“瘦”若兩人。正是這些可愛可敬的患者進一步堅定了我的中醫之路。

常懷感恩之心
換個崗位也可以為中醫事業發光發熱
專注中醫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是延續了研究生時候的方向,畢業之后也在繼續開展研究,2021年更是在醫院的支持下成立了“中醫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科創團隊”。這就必須感恩一直默默為我“墊后”的科室同事,一直相互扶持、互幫互助的團隊小伙伴,雖然科創團隊成員幾經更迭,但大家都為我們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團隊于去年獲得了“蘇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兩年前,我從治未病科競聘到了科技處。在這里又必須感恩競聘前,鼓勵我、支持我的領導和同事。換到了行政崗位上,不過是換個角度繼續為中醫事業發光發熱。我一直相信科研工作可以為臨床提供助力,可以發現經方配伍的意義,指導臨床用藥;可以發現中藥肝損的關鍵,提前加以規避;可以發現中西并用的優勢,增效解毒。在這里,我不過就是換個崗位,為醫院發展添磚加瓦,為中醫事業發光發熱。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