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中醫——240122
微距中醫——240122
木火土金水是天地間的運化轉換,從而呈現了豐富多彩而又生氣盎然的大千世界。相應到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就形象出人體內部的相互依存及相互制約的生理機理,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天人合一。我們以前的【微距】,涉獵了這些有關人體五臟的部分。“臟”字,古體字是“臓”,藏也。五臟是收藏人體“精氣神”的器官。正常活生生的人的五臟既然要收藏,也必然要有收藏的渠道或者說供應鏈,而且,收藏后也不是一成不變,還要吐故納新,還要由弱變強、由小變大。這就是人的存活和成長。收藏的渠道或供應鏈,那就是人體的另一組重要器官——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三焦 泛指人體各器官及組織間的油網或膜,有上、中、下焦之分,以后再敘)古代的典籍,還確定了臟與腑的對應: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心包——三焦(心包,后續再詳說)這種對應,歸屬于表里的關系,六腑為表,五臟為里。至于人體的: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是收藏精氣的奇恒之府。藏而不泄。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者受五臟之濁氣,瀉而不藏。傳化之府。人活一口氣,是精氣。精氣來源是胃,胃是六腑之源,五味入口,經六腑和脾臟的傳化而生成精氣輸送到人體的其它臟腑,其間產生的濁氣(垃圾廢物等 )又經由魄門(肛門)和尿道口排除體外。古人大致這樣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只要還有胃氣(食欲),得重病后救治的希望就大,康復也快。平常進食留些胃氣(欠飽),就不會加重臟腑的傳化負擔,延年益壽。古人特別強調,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癌癥就是陰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便秘則是實而滿。從我們習慣,滿可以理解為氣體或液體的狀況,流動性強;實可以理解為固體狀況,流動性較差。五臟六腑是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法則始終統領中華傳統醫學,五臟屬陰,六腑屬陽。人體表里氣血的陰陽運行法則由十二經脈體現,十二經脈: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這十二經脈就分布著針灸所用到的各種穴位,當然還有任脈、督脈等其它經脈的穴位。中華傳統醫學一大神奇——通過相應穴位的針灸,就可以治療相應的病癥。博大精深,遙遙領先,弘揚傳承,由淺入深!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