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微提醒】朋友圈發這個,你可能違法了!
朋友圈是個分享交流的社交場景
可是有些人卻盯上了
朋友圈具有即時的曝光性
想利用它發布違法違規性質的營銷信息
從中牟取利益
這種行為屬于惡意營銷行為
那么哪些信息千萬不能信呢?
近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
《朋友圈違規避坑指南》
少數用戶在朋友圈發布可以通過偽造相關材料等非法手段代取公積金的營銷信息。通過“百分百提取成功、在職離職都可辦理”等誘惑性話術進行引流,利用不法途徑和手段提供公積金代取服務屬于違法違規行為。
少數用戶在朋友圈發布數字挖礦、技術開發、挖礦教程等非法營銷信息。利用“穩賺不賠、快速回本、天天變現、幣值只漲不跌”等誘導性話術進行引流,通過發行虛擬貨幣、提供虛假平臺及其衍生服務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傳銷、欺詐等屬于違法違規行為。
少數用戶在朋友圈發布利用房產抵押、汽車抵押、身份證抵押等方式進行非法借貸的營銷信息。通過“不看征信、利息低、額度高、當天放款、抵押即可放款”等誘導性話術進行引流,利用非法手段提供網絡貸款服務屬于違法違規行為。不法分子繼而達到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
發布“公積金代取、掃碼**、竊取公民隱私、野生動物交易、提供交通服務、提供作弊服務、銷售和搭建VPN”等違法營銷信息,通常采用誘導性很強的營銷話術誤導用戶進行消費,存在一定的詐騙風險,建議仔細甄別。
用戶利用微信個人賬號、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等產品功能發布、展示、傳播此類“違法售賣”營銷信息的行為,不但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同時也違反了《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及服務協議》《微信個人賬號使用規范》等相關規則協議。
來源:尚法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