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
是一種力量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道德
如一盞明燈
照亮前路,指引人們堅定前行
近年來,昆山高新區大力挖掘培育、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日益增強,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涌現了越來越多的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截至目前,累計涌現“江蘇好人”3人,蘇州市級道德模范、蘇州時代新人9人,昆山市級道德模范、“昆山好人”29人。
近日
新華日報、姑蘇晚報、引力播關注報道了
昆山高新區76歲的蘇州時代新人陸咬根
照顧102歲老父親的事跡
讓我們一起走近陸咬根
去了解他大孝至愛的佳話
“挺過來,一切都值了”
陸咬根1948年出生在廟燈村,生長在農民家庭。1992年,母親去世,他和妻子就盡心盡責照顧老父親、教育孩子。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8年,剛工作不久的大兒子因工致殘,讓原本幸福的家庭陰云密布。
面對生活的打擊,陸咬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昂起頭來、頑強生活,他不斷安慰家人、鼓勵大兒子,默默扛起頂梁柱的責任。
2003年,厄運再次降臨,陸咬根妻子因交通事故離世。他放下悲傷,接過生活的重擔,兩頭奔波,一邊照顧年邁的父親,一邊接送尚小的孫子。
在生活的種種磨難面前,陸咬根沒有自暴自棄,他面帶笑意:“每天太陽都會照常升起,挺過來了,一切就都值了。”
“能動一天,就照顧好他一天”
如今,陸咬根已年近八旬,身體大不如前,照顧父親的壓力愈增,但他一直說:“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我能動一天,就照顧好父親一天。”這份孝,他始終沒有變過,父親的日常,他都要親力親為。
談及有關父親的日常時,他打開了話匣子。吃完早飯看電視、聽錫劇;午飯后要睡上一覺,天氣好就推著他下樓轉轉;晚飯也總要抿幾口“老酒”,要看著他不能喝多,偶爾做點他最愛吃的糯米圓子……對于父親的種種,他如數家珍。在他看來,照顧老人不僅是讓他吃飽穿暖,還要讓老人感受到精神關懷。
2023年1月,老父親因病住院,陸咬根堅持在醫院陪護。一周后,百歲老父親康復出院,而陸咬根瘦了一大圈。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好家風就是最好的傳家寶”
30多年來,陸咬根始終如一、體貼周到照顧父親、呵護大家庭,他的真情付出,撫慰著百歲父親的晚年時光,溫暖了后輩的成長之路。
2023年11月,陸咬根騎三輪車摔倒,傷及頭部,腦內有淤血。住院近一個月時間里,兩個兒子輪流在醫院陪護,兒媳、孫子則在家里照顧陸阿二的飲食起居。
陸咬根的孫子陸燁輝,95后的他,每天都要電話向爺爺、太爺爺噓寒問暖,周末也回來陪伴老人。如今將為人父的他,對爺爺有了更深的理解,“好家風就是最好的傳家寶。”
當生活的磨難接踵而至
陸咬根始終和他的名字一樣
咬定青山、立根破巖
用最樸實的堅守一次次扛起家庭重擔
讓我們一起學習陸咬根的先進事跡
用善良和孝心去溫暖這個世界
讓愛與美好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來源:智美昆高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領紅包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