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名單,昆山巴城3個村上榜
近日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發布江蘇省第一批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名單
其中,來自巴城的
武神潭村、東陽澄湖村、龍潭湖村
榜上有名!


武神潭村位于美麗的陽澄湖畔。近年來,武神潭村以黨建引領打造陽澄湖畔最美鄉村為總目標,以“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原則,不斷創新治理思路,通過規劃先行、黨群共治、聚焦痛點、精神賦能等方式,持續提升治理效能,實現村莊生態宜居、村民生活美好。




規劃先行,描繪幸福藍圖。先后完成11個自然村村莊規劃,有效保護各自然村底蘊。完成2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7個特色康居村莊建設和2個特色宜居村莊建設。
黨群共治,整合全民力量。連續5年將“書記項目”圍繞提升村莊環境、改善村民居住條件開展,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依托村民議事廊等陣地,讓本土鄉賢發揮作用,以點帶面、整體提升。
聚焦痛點,明確主攻方向。武神潭村始終把較為棘手的農村生產、生活污染面源治理明確為主攻方向,從嚴治理污染、有效保持生態,從“靠水吃水”到“治水護水”。
精神賦能,串聯鄉愁記憶。武神潭村始終秉持“水韻清爽、留住鄉愁”的理念,保持鄉土風味,體現水鄉風韻,散發濃郁鄉愁,全力打造“水韻武城,蟹香人家”的特色田園鄉村品牌。




健全體系,建好鄉村治理的“制度墻”。始終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治理的基礎性、重要性工作,注重健全完善農村環境整治常態長效機制,切實完善組織領導體系、健全責任落實體系、強化資金保障體系。
明確方向,打好鄉村治理的“組合拳”。堅持以“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為導向,主抓村容村貌提升、緊抓垃圾分類處置、長抓村莊環境管護,不斷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投入力度,農村生態宜居度連年變好,村莊居民安居樂業,整治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推動共建,繪就鄉村治理的“同心圓”。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治理的過程中,加強共建聯治、創新工作載體、發揮利民實效,著力營造人人參與、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大力打造全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近年來,龍潭湖村緊緊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鞏固康居特色村莊成果,全面推進村莊人居環境管理。著力推進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并合理布置車位。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宣傳引導、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長效管理機制等方法,做到汽車開得進、污水排得出、垃圾出得清、綠化種得美、夜間照得亮、健身鍛煉有場所、監控全覆蓋,杜絕亂堆放和違章,使鄉村建設更加有序、人居環境逐步優美。


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通過降低河道水位,對區域內河道進行現場踏勘,加強污水治理,全方位排查沿河村民污水直排口及“非雨出流”混排口情況,制定排口專項整治方案,確保污水“零直排”。
在農村水環境方面,全面落實河長制,重點做好河道內違規設置網籪、藍線內亂墾亂種和沉船清理工作,逐步恢復農村水生態。
在村莊清潔行動開展方面,黨員帶頭開展志愿活動,組織群眾清理雜物,完成重點道路沿線村莊農房立面刷白出新,進一步改善村莊面貌。
在優化農村道路交通條件方面,著力解決行政村內部自然村連接不暢等問題,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充分利用村莊內部存量建設用地,增加停車場地,滿足村民需求。




接下來
巴城將持續細化鄉村治理方式
力爭人居環境整治再提升
以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為出發點
在打造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
農村人居環境新征程上
呈現新風貌、譜寫新篇章
更鮮明的繪就“美麗巴城”生態畫卷

來源:水韻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