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兩年,他再次看到了希望!
今年3月份
余先生因左側肢體偏癱
來到了昆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外科就診
今年44歲的余先生
是家里的頂梁柱
2年前因高血壓腦出血
而導致左側肢體廢萎偏癱
經過2年的康復與鍛煉后
左側肢體依舊偏癱
不如盡力嘗試一下!
前段時間,俞先生在昆山市中醫院醫院公眾號上看到介紹過相關案例,特意前來就診。
功能神經外科門診上陳龍主任醫師向余先生介紹了昆山市中醫醫院新開展的脊髓神經電刺激術(SCS),余先生及家屬經慎重考慮后表示:
與其一輩子手腳不能動不能照顧自己
不如盡力嘗試一下!

入院后,神經外科與康復科協作,康復科劉昊宇醫師對患者的肌力及肌張力進行評估:
右側肢體活動自如,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
左上肢遠端肌力1級,近端3級。
左下肢遠端肌力1級,近端4+級。
肌張力改良AShworth分級,肘曲肌3級,肘伸肌3級。肩屈肌1級,肩伸肌1級。手屈肌1級。手伸肌1級。下肢肌張力正常。
置入脊髓神經刺激器
完善術前檢查后,在神經外科王文華主任的指導下陳龍主任醫師和陸維主治醫師為余先生行脊髓神經刺激器置入術。

▲術中透視電極植入位置精準

▲術后復查電極植入位置精準
術后余先生恢復良好,2周后開機,康復科劉醫師對患者的肌力及肌張力再次進行評估:
右側肢體活動自如,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
左上肢遠端肌力0級,近端1級。
左下肢遠端肌力2級,近端5級。
肌張力改良AShworth分級,左側:肘曲肌1+,肘伸肌1+。肩屈肌正常,肩伸肌正常。手屈肌正常。手伸肌正常。下肢肌張力正常。
患者左上肢肌張力明顯下降緩解,左下肢肌力有所提升。


TIPS:之前患者肌張力高所致異;顒,在術后肌張力釋放了原先異常的肌力,但并不代表患者肌力下降。

▲術后患者對療效滿意
術后俞先生下肢行走的能力有所改善,上肢的肌張力得到了控制,有望在持續的神經刺激下左側肢肌力得到改善。

像余先生這樣的患者并不在少數,大部分腦出血、腦外傷患者都要面對偏癱、肢體功能障礙、肌張力障礙等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極大地加重家庭的負擔。
目前國內外針對腦出血、腦外傷后的肢體偏癱相關傳統治療如高壓氧、針灸康復治療往往效果緩慢且有限,治療方式較單一,神經調控技術-脊髓神經電刺激術在該領域擁有較大的療效與發展前景,為像余先生這樣的患者提供了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昆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外科于今年在蘇州市范圍內率先開展SCS手術對植物人促蘇醒后再次率先開展SCS手術治療偏癱。神經調控技術特別是脊髓神經電刺激術是近年來神經外科領域的熱點,通過手術及程控可以增強患者的腦血流、脊髓血流灌注,通過激活脊髓神經-丘腦-皮質神經網絡并且刺激調控殘存的脊髓中間神經元,重塑殘存的神經傳導束功能,可促進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修復、改善肌肉痙攣、防止肌肉萎縮、增強肌力。同時SCS手術可以對植物人、微小意識狀態患者進行促蘇醒,可以針對帶狀皰疹、脊髓疾病引起的疼痛等進行緩解,并且截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及改善二便控制等進行調控改善。
昆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團隊針對患者肢體肌力、肌張力的不同可在病程中制定更加精準、個體化的神經調控和康復策略,結合實時反饋,不斷修正算法,實現SCS的安全調控。
“昆中醫神經外科”的奮斗之路
1、2013年率先開展腦動脈瘤的外科治療,為破裂動脈瘤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搶救時間,昆山地區腦血管救治水平更上臺階;
2、2018年率先開展煙霧病的外科治療,填補了昆山市的技術空白,目前科室經過五年的沉淀,該技術已日漸成熟,截止目前成功治療數十例患者,無一例存在術后并發癥;
3、2018年底率先開展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的微創介入診療技術,在昆山地區率先進行臨床應用和推廣;
4、2018年率先開展神經內鏡下微創治療腦內血腫/腦室血腫,尤其新院區啟用后復合手術室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提高了我市腦出血急救水平;
5、2019年在上級醫院的幫助下成功開展頸內動脈剝脫術,填補昆山地區頸內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的空白。
6、2023年成功開展顱內神經刺激器植入術(DBS手術)并“開機”,填補昆山地區帕金森治療的空白。
7、2024年2月在昆山地區率先開展SCS(脊髓電刺激)為意識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8、2024年4月神經外科啟用昆山地區第一臺神經導航,開展第一例神經導航下顱內腫瘤切除術。
9、2024年4月神經外科啟用昆山地區第一臺神經電生理監測儀,開展昆山地區第一例經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
昆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外科簡介
歷史回眸
昆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外科為蘇州市級臨床重點?,始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歷經二十余年的沉淀與積累,目前科室發展成為全面診治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疾病和疑難危重癥的一線臨床科室。
自2013年科室開展動脈瘤夾閉手術以來,科室不斷精進以顱內動脈瘤為代表腦血管疾病的診療,目前已診治顱內動脈瘤約500余例,2017年12月以來朱勝強主任醫師等多人陸續完成神經介入技術的進修培訓與獲得執業資質,并成功在昆山地區率先開展神經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微創手術,目前積累診療病例170余例。2022年11月醫院完成西部醫療中心搬遷工作,神經外科也迎來了更大發展機遇與挑戰。
科室現狀與人才梯隊
科室現有專業醫護人員40名,其中醫生15名,護士25名。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2名、國家認證專科醫師3人、碩博8名。以中青年骨干醫生為主,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和科教研能力。
醫療工作能力
科室年收治病人800余人次,年手術量300余臺。科室擁有復合手術室,熒光顯微鏡、STORZ神經內鏡、神經導航、術中電生理、術中CT、CUSA系統等?聘叨嗽O備。能夠常規開展神經外科各級手術,包括:各類腦腫瘤手術(神經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腦血管病手術(動脈瘤夾閉術、煙霧病搭橋術、頸內動脈剝脫術等)、功能性疾病手術(面神經、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等)及常規腦出血、顱腦損傷手術。特色開展多種微創手術,如顯微鏡、神經內鏡下經鼻垂體瘤切除術、腦動脈瘤栓塞術、YL-1微創穿刺引流術等?剖以诰谖麽t技術的同時,不斷沉淀中醫藥特色文化,引進以養腦利肢湯、治痰醒腦湯、腫瘤方等為代表的中醫經典成方8項,年使用量3000余方,廣受患者及家屬好評。
神經外科重視醫療、教學與科研的全面發展與提高。近年來開展新項目包括:YL-1外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動脈瘤夾閉手術、 經鼻垂體瘤切除等。每年接收約20余名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及安徽中醫藥大學等大學本科生教學工作。獨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蘇州市級課題3項、昆山市級課題3項。近5年在國內核心期刊及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發表SCI文章10余篇。2023年獲蘇州市新技術引進一等獎。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