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科技”“硬科技” 昆山高新區向“新”求“質”謀發展
聚焦“高科技”“硬科技”
昆山高新區向“新”求“質”謀發展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蘇州希盟科技,精密流體點膠設備能將寬度僅200微米的膠線誤差嚴控在5微米;在業內“一騎絕塵”的昆山協鑫光電,成功創造新的世界紀錄——26.36%,1.71平方米鈣鈦礦疊層組件的穩態效率;江蘇科瑞恩科技研發的智慧停車樓節省了超90%的占地面積,并實現“光儲停充”一體化……
長度、效率、空間,3個不同的數值,背后是3家不同領域的頭部科技企業,它們均來自昆山高新區。面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能否鍛造競爭優勢、當好開路先鋒,考驗著這個全國首家縣域國家級高新區的擔當和魄力。
對此,昆山市委常委、昆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孫道尋有著深刻思考:“全區上下正緊緊圍繞‘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中心任務,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產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聚焦一批‘高科技’‘硬科技’企業,前瞻布局先導產業和未來產業,讓昆山高新區在推進全面轉型中實現新突破。”
從跟跑到領跑,面向前沿領域率先破局起勢,昆山高新區始終堅持發展為機、創新為要,加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將創新驅動植入產業發展基因,并鎖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計算、生命健康等賽道聚勢而上、向新而興。
把手機裝進一個看似普通的手機殼,下載專屬APP后任選一張圖片并點擊“投屏”,不一會手機殼表面的電子墨水屏上就出現了這張圖片。日前,記者走進蘇州清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鎖了這項新體驗。“這款受年輕人熱捧的AI手機殼,關鍵在于這塊屏。我們通過技術攻關,使屏幕通過NFC與手機連接傳輸圖片,而耗電量幾乎忽略不計。”該公司產品開發部經理劉宏俊介紹。
這家脫胎于清華大學實驗室的科技公司,把“自強為本 創新為魂”作為團隊精神。從穿戴手表到頭戴式VR眼鏡,從透明電動車儀表盤到內容切換自如的電子價簽……這些新鮮的產品,在清越科技屢見不鮮。也正是憑借小小一塊屏的硬核實力,清越科技在市場中強勢“刷屏”,PMOLED出貨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
如今
放眼118平方公里的昆山高新區
處處涌動著向“新”求“質”的
蓬勃生機
在國家級高新區和全省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分別位列第32名和第6名;通力電梯、中科可控、樂美包裝等行業頭部企業“扎堆”;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達1081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至68.5%,分別高于全省、蘇州、昆山27.2、15.8、28.5個百分點。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網聯”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流程,帶來了業務模式的創新,這也是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經之路。對昆山高新區來說,要向產業高端化邁進,就要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在昆山丘鈦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塵車間里工人寥寥無幾,機械臂不停平移、旋轉,一盤盤托盤上指甲蓋大小的攝像頭被有條不紊地拿取、檢測、再放回托盤。落戶昆山高新區17年,丘鈦科技專注于手機、無人機、車載等設備攝像頭的研發制造,成為華為、小米、大疆、科沃斯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核心供應商。
面對全球科技行業風起云涌的變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突破?“全面擁抱數字化轉型!”該公司營運革新部總監王小生說,在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要讓公司業務流程在數字化框架下重構,“我所在的部門就是專攻企業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從而不斷提升業務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據介紹,丘鈦科技2018年起布局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數據實時分析和智能輔助決策,生產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管理效能提升30%,并獲評“2022年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目前該公司訂單已經排至第三季度末,單月攝像頭模組出貨量超4000萬顆,出貨量及銷售額保持全球前三。
奮楫揚帆、追高逐新。緊扣“挺進國家級高新區前20強”和“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目標任務,昆山高新區將更深層次推進新型工業化,更大力度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更高水平實現經濟和社會“兩大轉型”,源源不斷匯聚發展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