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批復!融入大上海!昆山全面起飛
重磅!
昆山總體規劃剛批復!
對昆山未來十年的
城市性質與核心功能定位
發展目標
發展方向
……
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明確提出
全面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積極響應上海大都市圈建設
推進昆山六大功能片區更新
南部濱湖副中心
……
繼千億縣、百億縣后
中國第一個“萬億縣”呼之欲出!
大城市!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昆山規劃獲批
為了更好打造現代化的縣域示范
發揮昆山優勢
走好新時代“昆山之路”
近日
《昆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
獲省政府批復!
《批復》明確:
將昆山市建成
產業科創新高地、臨滬對臺橋頭堡
現代治理樣板區、江南美麗宜居城
昆山東依上海、西接蘇州
地理位置優越
以絕對的C位
坐落在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
和上海之間更是聯合優勢互補
這一次
省批復的總體規劃愿景中也提到
將昆山作為銜接滬蘇的重要戰略支點
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大城市
國際知名的產業科創名城
銜接滬蘇的重要戰略支點
江南特質的綠色宜居城市
此前
昆山在發展大會上曾表示
立志到2035年
成為全國第一個地區生產總值
超萬億元的縣級市
如今
再次提出發展目標
👇
“到2035年
率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示范
到本世紀中葉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城市”
這些規劃明細
具體重點一條條來看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全面服務蘇州市內全域一體化,積極參與“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環淀山湖戰略協同區”建設,推進環陽澄湖和昆太協同發展。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加快推動交通運輸功能布局等領域的綠色轉型,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碳排放嚴格保護以水田林濕為主體的藍綠空間,提升碳匯能力。
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和空間利用方式轉型,促進城市更新和存量盤活,通過成片更新、統籌改造,挖掘空間潛力,提升服務功能,調優用地結構。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發展方式跨越和產業層次提升;開拓云計算、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全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新優勢。
根據服務人口特征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實現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布局,構建宜居社區生活圈。
塑造“望得見山、近得了水、見得了田園、記得住鄉愁”的江南水鄉景觀特色,彰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地域特色,創造多元交流平臺,提升城市整體文化品質。
立足全球功能性節點城市定位,呼應上海“五個中心”國家戰略,助力昆山科技創新、服務貿易、旅游度假、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持續推動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打造成為上海大都市圈跨界協同的示范樣板。
構建“東接、西融、北聯、南協’的
區域聯動格局
規劃中強調
進一步加強全市統籌力度
強化*心*能提升和片區特色塑造
逐步形成
昆山六大功能片區的空間發展格局
以中環范圍為主體,打造青陽港濱水城市客廳、昆山南站城市門戶、玉山廣場等重點片區,建設城市主中心。
以昆山開發區、周市鎮為主體,建設夏駕河科創走廊、金雞河產業科創走廊,打造東部副中心。
以昆山高新區、巴城鎮為主體,建設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城市庭院、昆曲小鎮,打造西部副中心。
以花橋經濟開發區、陸家鎮為主體,建設數字經濟實驗區、國際青年創新城,當好蘇州全面對接上海“橋頭堡”。
以張浦鎮、千燈鎮為主體,加快吳淞江兩岸城市有機更新步伐,打造特色強鎮樣板區。
以昆山旅游度假區為主體,推進錦溪鎮、淀山湖鎮、周莊鎮一體化發展,建設南部濱湖副中心。
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筑現代產業發展“六個一”體系,形成“2+6+X”新興產業布局。
制定一套產業規劃;出臺一套產業政策;創新一套招商機制;對接一批大院大所;設立一批產業基金;打造一批高端載體。
加強資源要素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保障力度,充分保障產業發展和研發創新空間需要。推進存量工業用地更新利用,優先發展專業化研發平臺、孵化器、科技交易平臺、科技金融等功能。合理布局功能復合型工業鄰里中心,增加產業服務配套。
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居住環境品質,推動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提升。
規劃形成“市級-區鎮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城鄉全覆蓋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使全體市民享受到高品質的基本公共服務。
以修復綠色生態基底、彰顯水綠相伴特色、推進綠地均好布局為原則,構建“大公園”體系,展現生態園林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宜居環境。
統籌布局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推進郊野公園建設,完善多層次公園體系;全域推進“昆小薇”專項行動,串聯中心城區公園系統,激發沿線空間活力,努力實現市民“推窗見綠、開門進園”目標。
保護好老城、古鎮、村落的豐富文化遺存,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彰顯江南水鄉特質,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促進昆山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協調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文化發展的關系,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合理利用和創新弘揚,促進昆山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保護并展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自然生態基底,與傳統文化資源緊密結合,提升城鄉空間品質。
以陽澄湖為主體,串聯傀儡湖、雉城湖巴城湖、鰻鯉湖等湖泊,修復環湖生態空間塑造生態湖泊景觀。
依托南部水鄉豐富的湖蕩資源和生態岸線,打造“昆山之鏈”,構建世界級江南水鄉湖鏈。
按照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塑造古鎮、昆曲、湖區、水鄉田園等品牌,突出文化體驗、鄉村休閑、新興特色主題,在綠道、藍道等旅游交通沿線布置驛站結合沿線村莊布置驛亭,配置餐飲、購物、信息等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城市整體文旅品質。
最后在規劃實施中說到
👇
在總體規劃指導下,科學編制鎮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全面落實“多規合一”的要求,作為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同步開展重點地區城市更新研究和城市設計,進一步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期待值拉滿!
未來十年,且看昆山!
擴散!告訴更多人!
來源:昆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國土空間規劃
昆山論壇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