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個月感官反應期- 沒有與人溝通的欲望/動機;
- 以哭聲及笑聲回應環境的轉變或身體的感覺;
- 后期會看著人、對人微笑、發“嘎嘎”聲;
- 成人會對嬰兒“無意”的行為賦予解釋;
- 只明白非語言提示,如手勢、說話語調、生活程序等;不真正明白說話。
8-13個月溝通發展- 會說單詞句(疊詞),如“飯飯”(吃飯)、 嘟嘟”(汽車)、“燈燈”(電燈)、“包包”(書包);
- 喜歡與人溝通;開始能與人保持共同專注;發出一連串的玩聲,以表達開心/不開心的情緒;
- 靠環境提示來明白說話(如:成人伸出手說:”抱抱”);12-13個月大,明白數個人物或物件名稱。13-18個月詞語運用期
- 開始使用字詞表達需要,偶然可以發聲回答一兩個問題。;
- 同時會使用動作、表情;發展至運用約50個單義詞(如:書、媽媽、沒有...等);
- 沒提示下理解語言;明白熟悉的人和物件名稱;先學名詞,再學動詞(具體——抽象);成人要精簡說話、用簡單問題→幫助兒童明白說話、保持對答。
18-24個月句子組織期- 詞語數量突飛猛進地增多;
- 能說出約200個單義詞;組合單義詞成為雙詞短句如:「吃蛋糕」、「喝果汁了」等3~5字的句子;
- 明白簡單指令,如:「親親舅舅」、「拿拖鞋」;
- 回答簡單問句如:「布娃蛙在哪?」;
- 進入詞饑期,寶寶會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簡單的疑問句表達詢問。
2-2.5歲早期句子應用期- 使用二至三個詞語組成的句子,如:「媽媽去萊市場」;
- 比較會用言語表達情感,較少用哭和發脾氣;
- 熟練地背誦簡單的唐詩說故事時,句子并不連貫;常用的禮貌用語寶寶已經掌握了;
- 并且他在幫你做事以后,會要求你說“謝謝”;
- 明白簡單概念,如:「大/小」、「干凈/骯臟」;
- 跟從兩個步驟的指令進行活動;如「擦嘴巴,然后去洗手」、「拍手,然后站起來」。
言語與語言的區別是?
語言是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包括(詞匯,語法,語音、語義,語用)
言語的產生過程
人腦的高級指令中心首先確定形成聲音的系列指令,從這里發出的命令被傳送到位于大腦運動皮層的言語區中,運動皮質再發出一系列指令給腦干中的運動神經核和脊髓,然后傳送到呼吸、發聲和構音系統的肌肉。
言語的產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各言語器官的協調運動,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言語都難以準確形成。
言語的產生是通過三個系統的協調活動來實現的,它們是呼吸系統、發聲系統和共鳴系統。
氣流達到聲門處,由聲帶的振動將氣流轉變成一系列聲脈沖信號。
聲脈沖信號通過構音系統的各個共振腔的共同作用,形成具有適當形態的聲波,最終由嘴和鼻發出言語信號。
言語產生與感知的過程
言語產生的物理模型
大腦的言語指令傳輸到呼吸系統中,肺在力的作用下產生氣流,氣流沿著氣管向上到達發聲系統中的聲帶,與聲帶摩擦產生振動發聲,最后經過共鳴系統中包括鼻腔,口腔,咽腔產生共鳴,形成言語。
啟智星兒童康復中心是由昆山市殘聯主管,經昆山市民政局批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本中心為自閉癥傾向、語言發育遲緩、感統失調、多動癥、唐氏兒等特殊兒童提供專業評估、康復訓練、早期教育和支持,以全面協助孩子解決在生活、學習和發展上的困難。我們老師都是經過專業的培訓,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秉承著以孩子為本和服務質量至上的原則,采用應用行為分析(ABA)、結構化教學(TEACCH)、感覺統合訓練、人際關系發展干預(RDI)、思維訓練、音樂治療等訓練方法科學結合的康復模式,通過專業努力,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讓孩子能順利的融入大環境。 啟智星兒童康復中心 蘇州市 昆山市趙老師1836196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