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菜
勸菜
----今天我要吃羊
一次成都飛往山西的飛機上,看到雜志里一篇《勸菜》,看完全篇,偶有感觸,想想也是,中國人應該都有被勸菜的經歷,堆的滿滿的碗頭,紅燒肉還在滋滋冒油,雞腿突兀的橫在碗上,必須的小心翼翼,似乎很容易就掉地上一樣......突然,從小到大各種被勸菜的情景歷歷在目,所以這才獻丑,也講一點相關勸菜的話。 作為一個理科直男,我講點勸菜這類現象的成因和底層邏輯吧,純屬個人臆想,如有反駁或不同的意見,不寧賜教。 首先,勸菜現象跟我們的基礎文化有關,勸菜肯定是一種禮儀行為,因為中國才是正宗的禮儀之邦,旁邊那些個小日子、棒棒之流只是學點皮毛,辦個形式罷了,在現代這種崇尚獨立,個性的時代,勸菜確實有點侵犯個人自由選擇之類了,那為啥要有這種禮儀呢,直接原因是因為窮,然后又要竭盡全力善待客人,中國的普通老百姓自古就窮,講好聽點,叫物資匱乏,想想看,我們從什么時候才可以一天三頓飯的?是不是就是近20年的樣子,之前大家都吃不飽飯,80后的父輩們,都經歷過貧窮與饑餓,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可以天天吃到肉,三天一個大葷,每天幾個小葷,90年代,我們還要早晚吃兩頓稀的,現在看可能是一種養生,但當時確實是物資匱乏,物資不能夠一天三頓米飯的,更不能每天中午吃個大葷。 然后家中來客了,燒頓好的,殺個雞,打幾個雞蛋等等是不多見的,大多數時候,都是辣椒醬拌米飯,就這燉白菜、豆角、等等時令蔬菜,狠狠的吃幾碗米飯,富裕的家庭菜里也只是在菜里多放油,肉還是少的;客人見了桌子上紅燒肉,紅燒雞等等大葷,客人也知道都不容易,桌上的幾個好菜都是主家滿滿的誠意,所以也不好意思多吃,夾個一兩筷子,或者索性就不夾菜,當然主人也是知道的客人的心思,索性就勸著起來,并且動手給客人夾菜了,客人吃了,主人的用意也就達到了,勸菜就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如今,我們80后以及我們的父輩們,沒有挨過餓或者很少挨餓,但是平時過日子也不能天天紅燒肉,頓頓雞鴨魚,也只是偶爾來個客人,吃個宴席才能見到大魚大肉,我們和我們父母都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成年,成家,看著比長輩們這樣操作下來,肯定也是學會的耳濡目染,有時跟我們年輕一代在一塊,他們又是長輩,難免要想起給我們這些晚輩一些“關照”。 最后我想說勸菜是一種文化,可能與當下的時代有所不對應,未來可能也會消失,它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其實在與越來越冷漠的當今比,勸菜會讓你感受溫暖,感受真誠,在他勸你拒絕的來回拉扯中,會餐氣氛很是熱鬧,讓你我做客能感受到熱情,感受主家的滿滿的誠意,曾今的筆者有段時間也會反感,這些年過去了,我也就想通了,這才是我們自己的文化,這才是我們與他們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