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上午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
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江蘇昆山法院推動設立企業重整服務中心
這一創新做法
被最高人民法院寫入年度工作報告
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
昆山市場經濟發達,市場競爭活躍
對市場優勝劣汰、營商環境優化、資源高效配置
有著更高的法治需求
如何讓暫時陷入困境的優質企業“活下去”?
怎樣引導喪失競爭力的企業有序退出?
2023年11月
全國首個事業單位性質的
企業重整服務中心掛牌成立
給出了具有示范意義的“昆山方案”
這是市企業重整服務中心成立后
辦理的首個案例
也是市法院運用破產重整制度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有效化解風險、實現多方共贏的典型案例
企業和人一樣,既需要成長關懷,更需要救治機制。企業從開辦、經營到退出市場之前,都有相對應的政府部門或機構為其提供相應服務、辦理相關事項。相應的,當企業遇到困境,退出市場前需要末端服務支持時,也亟須一個整合法律與市場資源的專業機構來完善“最后一環”。
相較于市場化中介機構,事業單位屬性使企業重整服務中心天然具有公益性,又兼具公平與效能雙重優勢,便于以中立身份對接、統籌第三方資源。企業重整服務中心要為困境企業提供“救治”而非“終結”的解決方案,這是司法改革與營商環境優化的創新探索和重要實踐。
重整后的信威砍掉低效業務
專注研發“高精尖”產品
如今
訂單不斷,產能拉滿
員工返崗率達95%
如果企業破產,20多年的堅持將會一朝歸零,幸虧企業重整服務中心幫我打了一場“翻身仗”,讓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還有努力的機會!
走進長三角(昆山)國際低碳產業創新園區
樓宇嶄新
“碳12坊”標志分外醒目
這個由“問題樓盤”改造的綠色創新載體
未來5年將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成為司法“救治”嫁接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案例
▲長三角(昆山)國際低碳產業創新園區先導區碳12坊效果圖
破產重整是新一輪招商引資。我們保護的不僅是企業,更是產業鏈生態。當司法智慧與治理創新深度融合,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僅能化解危機,更能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沃土。
通過打破司法處置與招商引資間的信息壁壘,平臺不僅為困境企業開辟了高效資產變現通道,更有效激活區域存量經濟資源,推動閑置資產向產業資本轉化,成功實現破產重整向“云端招商”的轉型升級。
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從個案解決向機制建設轉變、從司法主導向多元共治轉變。這種轉變背后,也是我們對“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的深刻踐行。
來源:昆山發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領紅包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