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本工資不高,屬于自給自足型的。婚后沒多久懷孕了就離職在家安胎了。阿四就是再有節省的習慣,孕婦的營養費,產檢費還是要的。
這下一下子人口增加了,消費上去了,工資還是那么多。所以,也不用小梅干涉,阿四自主地不顧老家媽媽和弟弟的抱怨縮減了每個月對他們匯錢的數字。
不縮減不行,后面考慮到小梅還要生產,不能像之前那樣月月空光,總要存些積蓄吧。
偏偏這時金融危機爆發,阿四所在的公司受到重創。盡管阿四平時表現非常好,和上司關系也不錯,最后還是逃不出被裁員的命運,領了一筆安置金。
剛失業那會,阿四并不急,他想憑著自己的本事,在安置金用完之前,休息一下,找個工作,還是不成問題的。
然而事實是阿四把問題想簡單了,阿四的工作,一找好幾個月,到了小梅快生產竟眉目都沒有。
中間倒是有幾家公司是要他的,但是工資待遇和原單位,差的太遠了。還有一家公司的工資待遇倒是不錯,只是路途又太遠了。如果單身,阿四倒是可以住到宿舍去,但是有了老婆,并且馬上要生產,小梅不放人是一回事,阿四自己也不舍得離開小梅和即將出生的孩子。
后來小梅對阿四說,你就把要求放低些,先找著工作做,遇到好的,我們再跳也不晚。到底孩子要生了。
阿四覺得也有道理。可是他放低要求后,好像也并沒有起到什么多大效果。(阿四應聘的是有職務的管理人員,招聘的并不多。)
隨著小梅要生產臨近,家里的安置金漸漸越用越少,阿四不得不再次放低標準。他把找工作的范圍放大,不只局限在管理人員上,普通的技術員,工程師都能接受。路途遠的話,只要當天能電瓶車往返也能接受。為此針對不同的崗位,他做了幾份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簡歷。
[ 此帖被一別如斯在2016-02-17 13:55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