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瓷磚質量辨別的問題,我發現10年前寫的東西拿出來套,依然基本是有效的,比如常說的「一看、二聽、三掂、四滴水、五尺量」,因為外觀、平整度、規格精度、硬度、密度、吸水率等等這些素質依舊是判斷瓷磚好壞的主要因素。但我很少再提了,因為實在是沒幾個人會這么去實踐的。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也沒有必要搞得這么復雜,必要一定要搞清楚「拋光磚、拋釉磚和微晶石」之間的具體區別,我可以給你結論。
比耐磨:拋光磚>拋釉磚>微晶石
也就是說拋光磚最耐磨,微晶石表面最軟最不耐磨
比耐污:微晶石>拋釉磚>拋光磚
微晶石表面接近玻璃,玻璃當然耐污,拋光磚表層會有非常細小的肉眼不可見的小孔,所以時間長了光澤度沒有另外兩者好
我覺得普通人要選擇的就2個問題:1、好不好看;2、買不買的起。 磚的類型和名字實在太多了,除了剛才說的仨,你還會聽到大理石瓷磚、木紋磚、皮紋磚、六角磚、馬賽克瓷磚、水泥磚、地鐵磚以及商家給自己的產品取的各種各樣的名字。
對于普通業主而言,只要關心自己能看明白的屬性吧,顏色、紋路、尺寸規格、亮光還是啞光、平整度這些基本就夠了。然后就看品牌和價格。
如果你要讓我推薦品牌,對不起,品牌太多了,我也不知道哪個適合你,而且每個品牌有不同價格檔次的產品。大廠旗下會有N個品牌,個人覺得那種廣告投入不多的品牌性價比就高,或者你可以買大牌子搞促銷的產品線。
老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其實并不一定,對于品牌來說,定價跟成本其實不完全是線性關系,有時候產品就是定位給高端客戶的,價格就是標得高而已。
瓷磚購買過程中的實用建議:1、計算用量盡量多算幾片,和商家提前商量多退少補,因為補貨可能存在不同批次間的色差問題,鋪的時候不要一次全泡水,泡水不能退。商議價格的時候也可以讓商家承諾提供免費退補貨服務一次,這些都是錢。
2、地磚可上墻,墻磚不可下地。地磚上墻盡量尺寸切小,采用瓷磚膠鋪貼或者采用干掛法鋪貼,否則容易空鼓容易掉。
3、櫥柜后面被擋住的磚,業內叫“隱蔽磚”,這部分如果要節省預算的話,可以用廉價磚替代,或者讓商家送一些賣不掉的庫存磚。
4、如果瓷磚要切割的話,談價格的時候最好讓商家贈送切割服務,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省切割費,一方面可以減少損耗。
5、購買瓷磚的時候要和商家商量好是否免費送貨,免費送到樓下還是送上樓送進門,這些服務也都是錢。
已經買過的人,你家買了啥牌子的磚,多少錢一平?留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