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一般起病于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癥狀: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這種人類歷史上的疑難病癥進入醫學、心理學、教育各界的研究視野僅有70多年的時間。1970年后的研究資料澄清孤獨癥與精神分裂癥是獨立的兩個診斷,孤獨癥與父母社會經濟水準、人格特質及兒童的養育都沒有關系。目前國際上對孤獨癥的診斷已形成共識。
(1)認為孤獨癥就是性格孤僻。 不了解孤獨癥的人很容易聯想到性格孤僻或內向,即把孤獨癥與心理障礙聯系起來,認為孤獨癥兒童是受到某種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產生孤僻性格的。研究表明孤獨癥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而非為單純心理方面的障礙。
(2)認為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低下,很難教會。 絕大多數研究和經驗顯示,到現在為止教育仍然是最有效的一種干預手段。孤獨癥兒童不僅跟一般兒童一樣可以通過教育獲得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并且最終融入社會。教育是一種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和回歸社會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3)認為孤獨癥是由于父母不稱職造成的。 孤獨癥曾經被認為是由所謂“冰箱媽媽 ”造成的。這種理論把兒童孤獨癥的責任歸咎于母親給子女們的關心和愛太少。這種理論雖然早已被推翻而且沒有任何依據,但它似乎仍然時不時地以各種形式出現來宣泄情緒和歸咎責任。事實上,孤獨癥是一種大腦發展障礙,而非父母教養方式所產生的結果。
(4)認為孩子長大以后就不會自閉了。 你可能經常會聽別人,有時甚至有的醫生說,“ 孩子長大就會好的 ”。這樣的話如果是出于安慰尚可以理解,如果是出于專業判斷則是不負責任。事實上,很少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對他的發展狀況非常擔心,你最好立即尋求孤獨癥專業人士的咨詢和幫助。觀望和等待只會使你失去為孩子及時進行干預治療寶貴的時間。
(5)認為孤獨癥兒童沒有同情心,也不關心別人的感受。 孤獨癥兒童和一般兒童一樣都有情感,但他們的問題是不太明白他人的感受,或者無法把自己的情感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情緒以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稱的、不恰當的行為方式表達出來,而不是真正缺乏感情。他們的問題不是缺乏感情,而是他們分不清楚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不知道怎樣用適當地的方式在不同的場合表達自己的感情。
(6)認為孤獨癥兒童都是“愛因斯坦”。 雖然一些天才有可能表現出孤獨癥或者亞斯伯格癥的某些特點。但在現實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孤獨癥兒童在數學、音樂、記憶、日歷、或科技領域有超越常人的表現,絕大多數孤獨癥兒童并不具有這些能力,他們和正常人一樣,更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引導。
(7)認為孤獨癥兒童不會說話。 孤獨癥是一個譜系。這個譜系包括了從完全沒有語言能力到具有相當復雜的語言能力。亞斯伯格癥的兒童不僅語言發育沒有滯后,有些還可以使用超過他們年齡階段的學究式語言。即使很多沒有語言的兒童在經過干預訓練后也可以學會說話。即使有些孩子經過干預后仍然語言滯后,他們也完全可以通過學如手語、圖片交流系統、對話板等功能性溝通方式來掌握溝通技巧。
(8)認為經過藥物醫治,孤獨癥兒童能夠成為正常兒童。 孤獨癥被定義為一種終生的精神障礙。孤獨癥兒童的思維方式和信息處理方式與一般兒童很不一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讓孤獨癥兒童從根本上徹底地康復。我們現在真正可以做的就是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和長處,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長,鼓勵孩子充分地發揮好自己的能力和長處,并幫助他克服困難和挑戰,揚長而避短。
很多家長寄希望通過某種療法或者藥物可以立即完全治愈孤獨癥,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療法和每一個新的和時髦的療法,希望速戰速決從此徹底地治愈孩子的孤獨癥。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常現實。其實,孤獨癥更像是孩子身上獨特的一部分,你所需要的首先是了解和接受他,根據孩子的特長找出一些方法積極地加以引導,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一個寬松和愛的環境。這并非是要你放棄給孩子尋找醫治和治療的努力,而是讓你正確地看待孤獨癥。
挑戰孤獨癥更像一個馬拉松長跑,我們在起跑以前首先要調整好我們的狀態和心態,而不是急著要立即結束它。
(9)認為一旦孤獨癥兒童超過一定年齡,再進行教育意義就不大了。 很難想象一個人超過一定年齡學能力就喪失了。實際上對于任何人來說,學都是一個終身的過程,任何時候開始學都是有益的。誠然,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吸收和記憶新的知識和新經驗都相對容易,學和積累的速度都是非?斓。但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學并沒有停止,只是學的行為方式和性情變化以一個較為穩健的步伐推進。很多情況下,這是由于我們為兒童所提供的教學環境所導致的,而非他們學能力下降或放緩。早期教育的確十分重要,但即使錯過了早期教育階段,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去放棄孩子的整個人生。事實證明,一些在七八歲之前還沒有開始講話的孩子,通過干預以后仍然可以開口講話。有時候孩子的進步不太明顯,有時候孩子甚至還可能出現倒退,但是只要堅持不懈,他們都可以不斷地超越自己。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10)認為孤獨癥兒童的所有行為問題都是由孤獨癥所導致的。 不管有沒有孤獨癥,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們的父母身上繼承獨特的性格特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而復雜綜合體,都有他自己特有的性格、情緒、喜好和行為。孤獨癥可能影響孩子思維方式和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影響孩子的某些行為。而孩子的大多數行為則是他們自己性格特質的一部分。有些家長把孩子所有行為問題的原因歸咎于孩子的孤獨癥,即便是孩子有孤獨癥,他們的大多數行為也會跟其他同齡兒童相似。比如,不肯分享玩具和搶玩具都是三四歲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典型表現。你了解孩子越多,你就能越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態度和看法。把每個孩子都看成是一個獨特的人,他們有自身的長處和社會價值,也應該同樣得到平等、尊重和關愛。
聯系電話:15050233715QQ:3502418949微信:hengna3聯系人:宗老師地址:昆山玉山城南利得國際1402室 學校網址:[url][urlend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