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導孩子發音和說話?對于撫養一位正常孩子來說,孩子的發音和說話都會覺得是自然而然,家長往往都是在不經意間才注意到孩子的發音和說話能力的發展。例如:1個月的哭啼,反射性的發音,3個月能區別語音和其它聲音,4個月開始會打嘟,自動發音,6個月出現輔音(聲母),9個月會注意自己的名字,10個月能模仿成人發音,12個月懂得一些事物的名稱,開始能有意識叫爸爸、媽媽,15個月已經能掌握20個詞,20個月開始出現單詞句,24個月能說出300-500個詞,36個月能說出1000個詞,并且大部分發音基本還是能到達清晰的。
而對于家長撫養一位殘障孩子,例如孤獨癥兒童、腦癱兒童、智力障礙兒童、聽力障礙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等,一切就都會變成那么艱辛和漫漫長路。殘障孩子都有可能存在各方面的障礙如感知覺,粗大運動,精細運動,言語(發音),語言(聽說讀寫),認知,社交,行為情緒,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障礙,這些都需要早期全面干預和全面康復。而家長如何教導孩子發音和說話卻只是孩子早期全面干預和全面康復過程中言語和語言這兩個領域而已,并且有時候還不一定是首要的任務。
首先來說說家長如何教導孩子發音。發音系統由人體的呼吸系統,發聲系統、構音系統組成,需要呼吸、發聲、共鳴、構音功能的穩定、連續、靈活、分級、轉換、輪替、協調、精確等運動才能產生清晰有意義的語音。孩子要達到正常清晰的發音,需要肺,聲帶,下頜骨,唇,舌,軟腭具有很好的活動能力,有穩定控制能力,具有分級調控能力,具有連續運動能力,有持續活動能力,有運動靈活性,有運動協調性,運動精確性。所以,家長教導孩子發音要做到如下四點:
第一:要教會孩子呼吸,并且是言語腹式呼吸方式,因為呼吸是發音的氣流動力源,孩子呼吸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呼吸方式異常(如:胸式呼吸),呼吸功能減弱(如:說話聲音小,句長短),呼吸和發聲協調性異常(如:說話一字一頓),起音方式異常(如:硬起音、軟起音)。呼吸訓練的作用有建立正常的言語腹式呼吸方式,提高言語呼吸支持能力,改善呼吸和發聲的協調性,建立正常起音方式,提高下頜骨的穩定控制能力,促進合唇和圓唇能力,促進舌后縮,促進誘導發音和改善發音清晰度。家長對孩子進行呼吸訓練的方法有呼吸訓練操,仰臥起坐,青蛙跳,跳蹦床,吹口哨笛,吹棉花團,吹紙屑,吹紙條,吹紙團,吹紙青蛙,吹泡泡,吹氣笛,吹蠟燭,吹乒乓球,吹高爾夫球,吹長氣管,吹呼吸訓練器,唱音訓練,囀音訓練,數數,逐字增加句長訓練,甩臂發音,推墻發音等。
第二:教導孩子發聲,因為發聲是發音的振動源。發聲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音調異常 (如音調高、低、單一),響度異常(如響度過大、過小),音質異常(如聲音嘶啞、粗糙、帶氣息聲)。發聲訓練的作用有改善音調,改善發音響度,改善發音音質例。訓練方法有教導孩子打嘟,如平調打嘟,緩慢平調打嘟,升調打嘟,降調打嘟,囀音打嘟,囀音升調打嘟,囀音降調打嘟等。使用樂調匹配法教導音調,梯度響度訓練;教導孩子練發聲玩具笛,撓癢癢誘導發a音,利用回聲話筒引導孩子感受自己的聲音等。
第三:發展孩子的共鳴功能,共鳴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口腔共鳴異常 (如前位聚焦、后位聚焦、喉位聚焦),鼻腔共鳴異常(如鼻音功能亢進、鼻音功能低下)。共鳴功能的訓練可以改善孩子說話口腔共鳴異常和鼻腔共鳴異常。家長可以教導孩子學會鼻子呼氣,例如教導鼻子呼氣到鏡子,哼鳴,哼唱,a/m跳音練,吹鼻子笛,教導孩子擤鼻涕等。
第四:發展孩子的構音功能,構音功能是發音的關鍵,有下頜骨,唇,舌的參與,構音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口部運動功能異常(如下頜口部運動障礙、唇口部運動障礙、舌口部運動障礙),聲母音位構音異常 (如聲母遺漏、聲母歪曲、聲母替代),韻母音位構音異常(如韻母鼻音化、韻母中位化、韻母遺漏、韻母替代),聲調構音異常(如一聲調、二聲調、三聲調和四聲調之間的發音混淆)。所以需要對下頜骨,唇,舌的運動進行練。例如針對下頜骨訓練,可以教導孩子進行大臼牙的固體食物咀嚼訓練,緩慢咬食練,咬膠咀嚼訓練,分級咬牙棒訓練,下頜骨鍛煉器訓練等。針對唇訓練,可以教導使用勺子進行糊狀食物喂食,杯子喝水練,吸管喝水練,唇含住壓舌板,唇含住紐扣拉力練,唇訓練器練,氣笛訓練等唇運動訓練。針對舌訓練,可以教導孩子進行舌尖前伸、后縮練,舌尖左右轉移,舌尖5點定位訓練,舌尖上抬訓練,舌尖下壓訓練,舌尖上抬和下壓訓練等,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構音訓練等。
聯系人:王老師
微信號:hn1163803572
聯系方式:15371455662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玉山鎮中華園路850號四季商城3樓3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