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爸江浙土菜館專注土菜12年,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尋找最地道的江浙美食,無論是食材還是烹飪工藝,都有其獨特的方式。本次老阿爸團隊組織三天兩夜的“尋找最美土菜,衢州尋味之旅”,為食客們揭秘江浙土菜的正確打開方式。
參加本次尋味之旅的都是地道的土菜愛好者,有餐飲大佬,企業老板,還有數名老阿爸的忠實食客。由老阿爸的運營經理吳文先,研發經理羅壽金帶隊,一同走進老阿爸發源地——浙江衢州。
剛到衢州就直奔豆腐坊探秘,依山傍水風景極好。戶戶門前都有山泉水流過,清冽見底,用手掬一口,甘甜!
據介紹,這里的豆腐制作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曾師傅是四代相傳的豆腐手藝人。他說,要做好豆腐“大豆和泉水是關鍵!”對于豆子的選擇,很挑剔,必須是當地生長的土豆子,這樣的豆子,豆香味十足。用山泉水浸泡,山泉水的甘甜浸入到豆子之中,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的成分,營養價值更高,口感也更好!
工藝有講究,必須大鐵鍋熬制,柴火灶竹片燒制,曾師傅笑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鐵鍋慢熬,夏天需要25分鐘,冬天30分鐘,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豆腐的口感。現場品嘗一碗剛剛出爐的豆漿,豆香撲鼻,好不滿足!
挑剔的食材,講究的工藝,造就了這口醇正的美味,老阿爸采購團隊尋訪好山好水把他它們帶上了餐桌。曾師傅從下午2點開始做豆腐,到凌晨2點結束,裝車,運輸,跨越550公里,準時把這口美味帶回昆山,讓前來嘗鮮的食客品嘗到這口地道土味。
第二天驅車前往清漾毛氏文化村,追溯江南毛氏歷史,感受保留完好的古村文化氣息。在這里也找到了老阿爸江浙土菜的食材,都是當地村民自家曬制的無添加好食材。

行程緊湊,歷經山路十八彎,終于抵達國家保護級飲用水源—九龍湖風景區。湖水透明清澈,時常能看到有飛鳥在湖面劃過,當地人介紹說,九龍湖是全國唯一一個省級立法保護的一級水源,水質甘甜,復含多種礦物質,水溫常年保持在13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是大自然饋贈的“天然氧吧”。
老阿爸的江團魚離不開這片水土的孕育,養殖基地的水源都是打通山脈引流過去的!都說好水養好魚,這一波碧水養出的江團魚,也是極為“嬌貴”的。剛剛走近,養魚師傅便提醒,“輕點兒,輕點兒,別嚇著他們!”
他說,江團魚是一種極其膽小的魚類,畏光怕吵且“矯情”。如果受到了驚嚇,輕則三天自閉不進食,重則一圈子的魚全部死亡。所以它們的生存環境需恒溫在13攝氏度左右8米的水下。以水里的生物為食,生長周期為2-3年,送到老阿爸餐桌上的均是在2.5-3.5斤左右的優質魚。
第三天一大早便直奔烤餅店。“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餅香”,烤餅是浙江衢州傳統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揉面,捏餅,烤餅,出鍋....一連串動作下來一氣呵成。沒過多久,一鍋熱氣騰騰的烤餅就新鮮出爐了,皮薄餡多,一口咬下去,面皮的清香裹挾著鮮嫩的肉餡。
老阿爸的研發經理羅廚介紹說,在老阿爸大受歡迎的炭爐烤餅,與衢州本土的烤餅師承一脈。老阿爸結合本土口味,選擇了廣受喜愛的梅干菜和肉為餡料。做法用料也大有講究,豬肉選用農家一年以上土豬肉,五花肉厚7cm,品質更好,肉香更足;梅干菜來源于江浙農村,本土食材,天然晾曬。除了好食材,做法工藝也是關鍵,需經12道工序,純手工制作。一個月就能賣出六萬多個的阿爸炭爐烤餅,可不是吹的!
緊接著驅車前往老阿爸的竹林雞養殖基地,實地參與了飼養和捕雞。飼養區位于半山的竹林里,需徒步10分鐘左右上山。周邊群山圍繞,山泉水從高處流下,雞群在竹林里悠然自得,喝著甘甜清冽的山泉水,看起來好不愜意!
滿山林跑的竹林雞,也練就了十八般武藝,一行人剛剛走近,雞群就撲棱著翅膀,飛出幾米遠,著實看呆了我們這一群人,養殖基地的師傅,自豪的說,“我們家的竹林雞吃小蟲,喝山泉水長大,個個都輕功了得,白天你很難抓得到它!”
這也造就了竹林雞健康的體魄,肉質細嫩,喝上一碗竹林雞煲的鮮美雞湯,不油不膩,入口都是清甜鮮香,一秒還原記憶中土雞的味道。
作為好食材的搬運工,在老阿爸也能喝到這口美味。汗蒸土雞湯,采用古方汗蒸2-3小時,只放簡單的佐料,不放一滴水,慢火熬制,水蒸氣升騰,遇上鍋蓋凝結成水珠,瞬間與雞的膠質融為一體,便是一鍋鮮美雞湯。喝上一口,便難忘懷!
這次的尋味之旅,不僅讓我們嘗到了很多當地的特色美食,也見證了老阿爸對于食材的考究。他們認為對好食材的最大尊重,莫過于讓更多的人品嘗到它純天然的滋味。作為一家專做土菜12年的餐企,尋找好食材,他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