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灼意識不知何時開始主導了很多人,成為了城市病的典型反映,它當然源于嚴重的城市工業化,科技發展迅猛以及行為無力性等,但最快腐蝕的并不是底層邊緣小人物。
《爸爸的馬拉松》中趙雷的父親趙志剛生活在一片祥和的鄉村土地之上,被下崗浪潮裹挾也樂得快活,他們并非不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創造,只是當一個圈子圍成了圓,圍圈子的人就再也感受不到什么不妥。
哪怕他們操著一套舊文明,只要沒有人來打破,圓就還是完美無瑕的。
趙志剛周遭的親鄰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不是“文盲”就是“流氓”。他們都在頑強的生活下去,努力維護自己的權益和自尊,與時代前進的步伐作殊死的抗爭。
但是在抗爭的過程中,每個人所選擇的道路不盡相同,從而也導致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帶有悲劇色彩的命運。
他們面對當下時代環境,非但談不上機智,反而被其玩弄,他們的掙扎徒勞無功,他們的小聰明滑稽至極。
而趙雷就是打破這個圓的一個利刃,他嘲笑,他怒罵老家的人都是loser,當他感受創造的快感,當他接受城市的快節奏,老家的一切讓他感覺像個笑話。
他可能忘了,他也不過是個拼命擺脫小人物身份的小人物。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之下,底層小人物的命運像是被這個殘酷的時代命定的。
但馬拉松這個時候的出現又是個異數,它似乎掌握著改版一切的力量。如果要跑完全程,耐力比速度更重要,只要不退賽,至少不會輸給自己。
《爸爸的馬拉松》描述小人物的夢想而不矯情,敘述小人物的苦難而不煽情,就是因為他們不是獨立于“正常社會”的異類標本,而是同樣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
看點 03:
文化思想與生活節奏不對等的父子
《爸爸的馬拉松》中趙志剛和趙雷的父子關系十分微妙。
更多時候,對于趙雷來講“父親”是約束的象征,是威嚴的注解,因而他選擇對趙志剛敬而遠之。
對于趙志剛來說,他極力想要維護自己父親權威,多次管教性格倔強的趙雷,卻無奈的發現趙雷始終與自己背道而馳。
一個想要保持權威地位,一個迫切想要打破權威。這就是中國的父親,中國的兒子。事實上所有的矛盾都只有一點:缺乏溝通,互不理解。中國式父子敞開心扉互訴衷腸,太難。
父親向兒子關閉了耳朵,兒子向父親關閉了心門,像是唯二的兩條路,都被堵死。
“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里,沒有手。為什么?因為在孩子的記憶里,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但總歸,生命是一場輪回,生養是一場回歸,一切因著馬拉松的出現,得以圓滿。
看點 04:
人生的馬拉松只有終點不容退賽
《爸爸的馬拉松》中的悲與喜都像閃電和雷火那樣烙寫了生命中最有力的白晝,荒誕是一種內在事實,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挫折與苦難并隨時向想象和夢幻敞開。
生活和夢想其實也是一場長跑,創業的年輕人們一個人漂泊在外拼搏奮斗,身邊來來往往的也都是些志同道合的人,但中途有的人檔期回家了,有的人掙扎過卻依然停滯不前,那不是退賽,只是中途歇腳,往后的路程,他們爬也要爬到終點。
所以生而為人,人生的馬拉松沒人具備退賽的資格,降生即起跑,你前方只有終點,沒人能夠中途退賽。
而這一場《爸爸的馬拉松》的終點,將抵達你最真實的內心,是你堅持創業完成夢想的恒心,是與父親溝通的真心,是永不言棄抵死堅強的決心。
這一場賽跑,你不能輸。
活動時間:1月10日10:00-1月12日23:58
購票平臺:昆山保利大劇院在線支付
早鳥優惠:
-
藝尊會員購票尊享4折優惠
-
藝通會員購票尊享5折優惠
-
普通會員購票尊享6折優惠
活動結束恢復常規折扣
[ 此帖被昆山論壇活動在2020-01-10 13:48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