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發育規律語言發育包括發音、理解、表達與交流。新生兒已會哭叫,以后咿呀發音;6個月時能聽懂自己的名字;1歲小兒平均能說2~3個字;1.5歲時能說出幾個有意義的詞,指認并說出家庭主要成員的稱謂;2歲時能指出簡單的人、物名和圖片;3歲時能指認許多物品名,并能說由2~3個字組成的短句;4歲時能講述簡單的故事情節。語言理解的發育1.語言理解的發育 :嬰兒對語言的理解是一個漸進過程,發育順序是:出生時對聲音產生一定的分辨力,逐漸識別出經常接觸的人和物的聲音,將聲音與某個事物相聯系→8~9個月的嬰兒可以理解成人的一此簡單語言,做出表示語言行為的手勢動作→1歲以后聽到某些物體的 名稱時,能確定所指的對象,理解事物的名稱,用手指出來→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詞。此時嬰兒對語言的理解和詞匯的表達能夠互相聯系,語言的記憶得到穩定發展,語言的理解產生飛躍性進步。構音能力的發育2.構音能力的發育:構音(articulation)是非常復雜和十分熟練的協調動作,需要發音器官、舌、咽部許多肌肉的參與。兒童構音能力的發育是有規律、有先后順序的漸進過程。0~1 個月的啼哭往往有升頻或降頻;2個月時開始發出一系列的咕咕聲;4個月左右可以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6個月~1歲,發出音節的種類增多;1歲開始進人系統語言發展階段;5歲時大致掌握漢語普通話的基本發音;6歲時就可以流利地說話了。語言表達的發育3.語言表達的發育:語言表達的發育與語言理解、構音能力的發育密不可分,主要包括:①詞匯表達的發育:嬰兒最早可在9~10個月時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語,15個月時可以說出10個以上的詞語,19個月時能說出相當數量的詞,此后平均每月掌握25個新詞。②語法的發育:在整個學齡前期,兒童逐步掌握了各種基本語法結構,具體表現在句子的長度和句子的類型兩個方面。③語言表達能力的發育:幼兒初期的表達缺乏條理性、連貫性,語言過程夾雜著豐富的表情和手勢。3歲以后,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獨立性的增長,獲得了自己的經驗、體會、印象及意愿等,就會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印象告訴成人。 認知理解 含義:指配對能力(分辨相同、不相同及相似的能力)、分類能力(認識不同類別)、理解先后次序的能力(空間,時間上的先后次序)、概念的理解能力(物件及其屬性的認識)。
自閉兒的特點:不能從以往的經歷中獲得知識及歸納出一些定律,只會用單一的方式處理物件及行為,用死板的方式去學,缺乏真正的理解。
透過這部分的訓練,可以協調自閉兒理解周圍的環境、組織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進一步發展概念認知能力。隨著概念認知能力的發展,兒童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及溝通能力也相應提高,并能降低對環境及他人的焦慮,增進處理新事物的靈活性及理解力。而這一部分的訓練必須以模仿、知覺、大肌肉、手眼協調能力為基礎。
聯系人:趙老師聯系方式:18361961770(微信同步) 15162319712地址:昆山市花橋鎮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204室
語言能力的發展必須以模仿、知覺、大肌肉、手眼協調、認知能力為基礎,透過這一部分的訓練能促進兒童在這些范圍的進一步發展,促進兒童在環境及人際的交往,加強兒童對需要及感受的表達,提高分析及思考的能力,并使其理解更細微或更抽象的事物,且能表達。 感統失調往往會出現以下表現: 1、對于觸覺、運動、視覺和聽覺信息反應敏感或遲鈍。 2、過于活躍或過于安靜。 3、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4、說話遲,運動技能不佳,學成績落后。 5、肢體協調有問題,顯得笨手笨腳。 6、對身體的感知覺不佳。 7、難以掌握新的任務,拿到不熟悉的玩具不知道怎么玩。 8、不會做需要兩只手同時操作的事情。 9、大多數時候都混亂無序。 10、轉換活動或場景有困難。 11、社交技能幼稚。 12、沖動,缺乏自控。 13、一旦興奮起來就難以平靜。 [ 此帖被啟智星特教在2023-07-21 14:05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