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覺】
前庭神經核——在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一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而前庭覺,正是圍繞前庭神經核組成的一組神經網絡,它的功能主要有兩個:
1.過濾辨識篩選:臉部正前方的視聽嗅味觸信息,以及來自身體各關節及肌肉的信息,都需要經過前庭覺的過濾及辨識,排除無用信息之后,才能進入大腦,避免大腦過于忙碌;
2.維持空間平衡:內耳當中的兩種前庭接收器,一種叫重力接收器,負責感受重力信息,一種位于三對半規管內,負責感受頭的移動速度和方向,兩者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人的空間感和平衡感。
可見,前庭覺就像是大腦的門檻一樣,可以協助大腦整合所有來自肌肉,關節,皮膚,視覺,聽覺等各處的感覺信息輸入。所以,它對于一個人的平衡系統,肌肉張力,行動控制,姿勢體能,手眼協調,以及視聽性質的認知學等都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只不過,因為前庭覺并不像視覺,聽覺一樣,具有外在的器官,可以讓我們很輕易就注意到并了解到它的功能,所以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原來它在我們的腦功能中,竟占據著這么重要的地位。
正常情況下,前庭覺系統本身具有良好的調節功能,當外界的前庭刺激太多時,它就會自動地發揮抑制功能,主動過濾掉過多的刺激,而當外界的刺激過少時,它又會主動發揮促進作用,擴大神經傳導的通道,這就和高速公路上的閘道流量管制是一個道理。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前庭調節功能失調,則會導致大腦工作的失常和混亂。舉兩個例子:
1.前庭抑制過度,會導致大腦不能及時接收到重要的信息,有些孩子對大人的呼喚聽而不見就與此有關,
2.前庭抑制不足,會導致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太多太雜,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與此有關。
和觸覺一樣,前庭覺也是從胎兒早期就開始發展的感覺系統,有研究顯示,在受精卵形成的第9個星期,前庭神經核就已經出現,在第10個星期左右就開始運作。到了五個月左右,胎兒的前庭系統已經發展得很好,并開始和觸覺,視覺系統一起,為胎兒的大腦供給幾乎全部的感覺輸入。所以,即使是懷孕早期,孕媽媽也應該適當運動,比如走動,坐車,做家務等,來為胎兒的前庭覺提供適當的刺激輸入。也許有些孕婦確實因為擔心流產而不得不長期臥床,活動被限制,但是,每天適當地坐到安樂椅上輕輕搖晃一二十分鐘,以補充胎兒的前庭刺激還是很有必要。否則,孩子早期前庭發展不足,將會對日后很多方面帶來非常深遠而不利的影響。
【本體覺】
本體覺是觸覺下沉的產物。
孩子出生后形成的初始觸覺系統會發展出更多的分支和網絡,然后下沉到皮膚深處與長在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處的本體覺接收器相結合,就會形成本體覺。所以,本體覺系統幾乎和觸覺系統一樣大。
本體覺有什么功能呢?
總得來說,它可以精確地提供肌肉,關節等這些部位的詳細信息(比如肌肉是伸展還是收縮,關節是彎曲還是伸直等)給腦部,以便腦部能夠進一步下達精確的動作指令,指揮身體作出正確的動作。所以,只有有了良好的本體覺,才能有良好的動作,才能在肢體操作上更有效率,也才能更順暢地走路,跑步,爬梯子,提袋子,跳躍,坐臥等,而不至于動不動就摔跤,撞倒,以及做什么事都四肢不協調。只有有了良好的本體覺,一個人才能對自己的身體動作能力有充分的信心,獲得充實的安全感。
可以說,本體覺就像是存在于大腦當中的一幅全身的感覺地圖。有了它的存在,一個人即使不能看,不能聽,也可以對全身有一個準確的掌握。所以我們才可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依然能夠輕而易舉地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可以在上下樓梯時,不需要刻意去注意腳下,依然不會踩空,可以在駕駛汽車時,一邊觀察前方路況,一邊控制離合與剎車。
但是,本體覺并不是天生的,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體覺非常不發達,只有在觸覺系統和前庭系統都正常發展的前提下,加以豐富的后天鍛煉,獲得豐富的本體覺刺激,比如嬰兒期的翻身、爬行訓練,幼兒期的拍球、平衡訓練,兒童期的跳繩游泳訓練等,才能逐漸培養起良好的本體覺。甚至生活中各種自理能力鍛煉,也都有助于本體覺的發展。但是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限制過多,也包辦過多,導致孩子根本就沒有自我實踐的機會,無法獲得豐富的本體覺學經驗,所以在本體覺的發展上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手眼不協調,身體控制力差,動作不靈活等)。偏偏很多家長因為對這方面知識的不了解,還都覺得孩子笨手笨腳是因為年齡小,長大就會好,所以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結果導致孩子的本體覺越來越跟不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自信心也越來越差。
璦特生特教中心專業為2-10歲廣泛性發育障礙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服務!長期招收:
1.自閉癥(孤獨癥)
2.語言發育遲緩或發育遲緩
3.輕度智障;
4.輕度腦癱;
5.感統失調。
1 全日制班:周一至周五,每日8:30—17:00
2 周末制班:每日8:30—17:00
聯系電話:19951156509 15306268207
微信號:15371455662 15306268207
聯系人:王老師
地址:昆山市中華園路850號四季華城(四季商城)3樓03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