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離線璦特生特教
|
兒童康復治療:什么叫做好的康復? 很多早產兒家長對“康復”這個詞肯定很熟悉,大部分早產兒因為早期腦發育的不成熟以及一些腦損傷,可能導致了運動發育落后,或者出現了一些異常姿勢等問題,因此醫生都會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做康復。但是對于康復到底是做什么的,以及作為家長怎么樣才能判斷一個康復做的是不是有效果,是不是好,這個問題似乎頗為難回答。 記得剛進入這個領域時,漫天蓋地沒聽過的名詞迎面而來,醫生、治療師每個人都會用一堆堆的術語解釋,一會肌力,一會肌張力,一會主動運動,一會被動運動,就連推拿、按摩這些家長都分不清,跟不要說醫院里常用的導頻、腦循環等治療設備。有的時候再來一些神經節苷脂之類的腦神經的藥物,家長更是被繞的云里來霧里去。以為,這就是康復,原來康復和感冒咳嗽一樣,都是要打針吃藥用設備的。 其實,正是由于概念的混亂,方法混淆,以及治療師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才導致了這些問題的出現。那么今天,我們就用一些短小的篇幅給家長講清楚一個問題:到底康復是在做什么?康復訓練都是在圍繞著什么來展開的?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康復呢? 康復的核心其實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說簡單一些,什么是抗重力?我們知道地球是有引力的,有了這個引力,所有物體都要回歸到地面,那么離地面越遠,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要越多,難度也越大。你試想一下,現在站起來跳躍一下,你可能感受不到,但是讓你跳到2米的高度,你可能要說這不可能!可宇宙飛船能從地面一下跳出地球,就能想象一下其中的難度和能量要有多大了。擺脫地球的引力,使我們的重心逐漸的提高,最終可以從躺著到站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抗重力的過程。 為什么我們躺著很舒服?因為我們與地面的高度很低,接觸面比較大,這個接觸面我們又稱為支撐面。高度和支撐面與對抗重力有什么影響?大家玩擺高高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如果是一個飲料瓶,你把它豎起來放著,很容易,但是你把一只鉛筆豎起來放著,就難多了,這就是支撐面的不同導致的問題。而這個飲料瓶如果有5米高,支撐面還是那么小,你再試試看,發現想要豎的穩定也不是那么容易了。這只是一個比喻,我們人體其實也是這樣。當我們躺著時候,高度低,支撐面積大,所以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保持平衡,你肯定沒見到誰躺著還會摔倒的。那么躺著的下一步,就是支撐起來,比如你俯臥趴著,然后用手或肘關節支撐起來,使得上半身和頭部抬起,怎樣?是不是比躺著要累?對的,這個累就是在消耗你的能量,這份能量做什么了呢?抵抗重力啊,沒有這種支撐,你的身體怎么能離開地面呢?如果你在宇宙飛船里,重力消失了,你會發現,你支撐和躺著其實是一樣的,毫不費力,原因就是你不需要抗重力!(看到這,不要嫌啰嗦,因為這是一個關鍵概念) 把節奏放快一點,躺著不費力,撐著費力,然后你坐起來,這時候高度其實是更高了,而你的屁股呢,支撐面積其實比趴著要小,所以坐立比趴著要費力。繼續我們來看看換一個姿勢,使用雙手和膝蓋做四點支撐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很費力呢?因為這時候高度比躺著要高出不少而你的支撐面比坐立還小(手掌+膝蓋的總面積肯定比你屁股小),所以四點撐的時候,你抗重力的能力又提高了,繼續看,接下來就是站立。乖乖,了不得了,這時候你的高度達到了最高峰,而支撐面只有兩個腳掌大小,是不是更難了?而且耗費的力氣也是最多的(不信?你自己站8小時和躺8小時試試看,哪個累)。這時候站穩了,你要走路了,走路最難,為什么,因為走得一瞬間,你可是單腳支撐!支撐面又縮小了一倍啊!難上加難。 躺著/趴著 - 手/肘支撐 - 坐立 - 四點支撐 - 站立 - 行走。這時候你發現什么了?對!這不是我們寶寶運動的發育特點嗎?居然這樣神奇和抗重力這件事情聯系起來了! 一個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是躺著哭鬧,等過了兩個月,骨骼肌肉發育結實了,他們就可以慢慢的撐起胸脯、抬起頭;又過了幾個月,他們慢慢的可以坐立起來了,肉嘟嘟的小屁股往那一坐,似乎還不是很穩;再過三四個月,骨骼和肌肉的更結實了,這時候寶寶也靈活多了,開始逐漸的使用手膝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為什么?因為他們想要開始移動自己的身體去夠他們喜愛的玩具了!于是,爬行開始了。當又過了幾個月,腿部的骨骼和肌肉也結實了不少,寶寶們開始想要站立起來,于是一遍遍的嘗試著,一遍遍的練習著,最終,他們成功了,站了起來,抗重力的高度也達到了最高峰。于是,最后一步,他們抬起了一只腳,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用最小支撐面支撐起自己的身體,邁出了人生第一步!多不容易啊,一個一歲多的孩子,過了一年的時間,終于可以抵抗巨大地球的引力,控制自己的身軀,正式移動了起來。大運動完成了。 昆山市璦特生兒童特教中心長期招收: 1.自閉癥、孤獨癥(有刻板行為,對周邊事務沒有反應) 2.語言發育遲緩(兩三歲以上還沒有或少有語言能力) 3.輕度智障(無法理解常規的信息) 4.輕度腦癱(四肢僵硬,不能完成精細化動作) 5.感統失調(平衡感差,本體沒有正常力量) 6.注意力差(亂跑動,不能專注學習及生活) 7.社交障礙(不愿融入集體,懼怕與陌生同伴交流) 年齡:2-13歲 上課時間段:周一至周六 8:30—18:00 微信/手機號:15371455662(朱老師) 微信/手機號:15306268207(王老師) 昆山校區:昆山柏陽街22號(朝陽大潤發對面) 千燈校區:千燈鎮人和路257-259(千燈優家寶貝三樓)
|
熱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