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2-12-15
, 來自:江蘇省0==
為什么越是提醒,孩子的作業積極性越差了?很多時候家長的提醒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孩子的問題,時間一久反而會讓爸媽陷入習慣性的“嘮叨、催促”之中。
美國知名教育工作者曾在書中提到:對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現出過度指導、過度保護、過度介入的傾向。
這會導致孩子既缺乏獨立自主的決策和執行能力,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為什么越催孩子越排斥寫作業?
除了情緒上的不滿和反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當你用上面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時,他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其實是:被命令、被控制。當大腦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時候,大腦首先輸出的信息其實是“拒絕”,而不是“行動”。
所以說,當你命令孩子寫作業時,他已經本能在抵抗了。更何況,大腦杏仁核長期接收緊張焦慮的情緒,并不利于前額葉的發展和決策。
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取得良好結果的幾率也就微乎其微。
很多老師、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總是習慣性地命令、要求,掛在嘴邊的總是這幾句,“你該做什么?你不該做什么?你在這個時候要學什么?你該怎么聽話......”
從來沒有問過孩子,“你要不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接下來,你該怎么做......"這就難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來特別被動,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與積極性。
一直以來都提倡科學育兒,因為很多孩子的表現,往往和大腦掛鉤,了解這些知識后,對于很多事我們才會明白:奧原來如此。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愿寫作業?
怎么樣才能逐步促成這件事?首先家長就要改掉動不動就問“你作業寫完了沒?”、“都幾點了你還不去寫作業。俊边@種溝通方式。
大家可以參考下面3個建議轉換方法試試看。
● 溝通時,盡量把祈使句換成疑問句
"吃完飯了,趕緊去寫作業!睋Q成“我們現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么?”
"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寫數學。”換成:“你想先寫什么?”
"快點寫啊,別磨蹭。” “認真點啊。”換成“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由被動接受轉換成主動思考,讓大腦輸出更多積極主動的信號。
● 給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問題的時間,并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
將簡單的一句話分成三五句來講,這樣轉換說話方式,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累,可能會認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訴他答案要節省時間。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經過自己思考,從嘴巴里說出來的話,要比聽到的話有用的多。
“你要努力”和“我一定要努力!”哪個更能激勵你?對孩子來說,亦是如此。
● 盡可能利用趣味教學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些孩子很多知識點在課堂上就沒有聽明白,一讓他寫作業就頭疼,相信很多家長也會有類似的體驗,尤其面對不會的、不喜歡的科目,真是分分鐘頭昏腦漲。 針對這類孩子,硬催很有可能雪上加霜,讓孩子對學習任務更排斥和畏懼,久而久之就會對寫作業看書產生條件反射的“厭惡回路”。 不喜歡的科目,可以放到最后去集中鉆研和攻克,可以找不同的形式去啟發,比如說視頻動畫講解的方式等等;孩子不懂的知識,抽時間幫助孩子解決難點。 孩子有興趣,愿意聽,能聽懂,學習態度和速度自然就上來了。
● 自定義學習計劃和獎懲條款
制定計劃算是前期統籌的過程,這個過程相當于自我意識的激發和參與感的培養。
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的好處是,孩子會更有參與感,而且當他們完成任務時,他們會更有成就感。
目標的制定可以從短期目標開始,比如認真完成作業、不磨蹭、作業正確率高等等;也可以從中期目標開始,比如期中考試成績、一個月內做作業的認真度;也可以從長期目標開始,比如學期末的進步、成績等等。
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標,充分尊重并幫助他執行即可,不用害怕目標定得不合理,關鍵是要在孩子錯誤制定且無法達成后,及時總結分析原因,下一輪目標調整的更為恰當即可。
自己制定獎懲規則不僅有利于孩子培養參與意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當然家長也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獎懲規則,嚴格執行。
大多數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往往都不太喜歡發號施令的人,因為那意味著你處于被動的狀態。
只有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團隊一份子的時候,你才會真心去為你的團隊努力,這個團隊可以是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小組……對孩子來說,應該是能讓其參與學習任務的任何團體。
換句話說他們讓你有歸屬感,你對他們有參與感。
拿做作業來說,如果你只是每天讓你的孩子去完成作業,那么對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老師的要求而已,事實上,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呈現的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
只有當他從心底認同自己是完成作業這項任務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體時,他的大腦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信號。
換句話說,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意識去主動完成作業。
當然,知道理論知識是一回事,實踐操作是另外一回事。
想讓理論轉化為成功,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耐心和努力,有時候短期不奏效,我們可以咬牙堅持一段時間看看,如果孩子實在是壞習慣已經養成難以扭轉,單靠家長自己努力或許效果就不佳了,那么也及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昆山市璦特生兒童特教中心長期招收: 1.自閉癥、孤獨癥(有刻板行為,對周邊事務沒有反應) 2.語言發育遲緩(兩三歲以上還沒有或少有語言能力) 3.輕度智障(無法理解常規的信息) 4.輕度腦癱(四肢僵硬,不能完成精細化動作) 5.感統失調(平衡感差,本體沒有正常力量) 6.注意力差(亂跑動,不能專注學習及生活) 7.社交障礙(不愿融入集體,懼怕與陌生同伴交流) 年齡:2-13歲 上課時間段:周一至周六 8:30—18:00 微信/手機號:15371455662(朱老師) 微信/手機號:15306268207(王老師) 昆山校區:昆山柏陽街22號(朝陽大潤發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