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建議
特殊兒童由于生理上存在先天不足,加之特殊兒童的教育又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因此家長一般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家庭教育方面也常常存在一些問題。如“圈養”現象嚴重、父母“淡出”家庭教育、“過度”與“放任”教育、缺乏專業知識、耐心與信心不足等。這些問題是可以被改正的。
1、家長要學習專業知識特殊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因此家長要重視對孩子進行學前期教育。平日里,家長要多學習特殊教育知識,了解相關理論,借鑒他人的成功案例,有針對性地開展早期的家庭訓練。
如對聾啞孩子進行聽說能力訓練和手語訓練;對視盲孩子進行早期的方向辨別和定向行走訓練以及盲文訓練;對智力落后兒童進行生活能力訓練;對情緒行為異常兒童進行異常情緒行為的矯正訓練等。
要主動學習一些培養特殊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知識,或是與其他家長相互交流教育方法,從中借鑒有益的經驗。還要與專業人員建立聯系,專業人員能夠對特殊兒童的家庭活動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幫助特殊兒童父母為兒童制定活動方案。
2、家長要樹立信心首先,家長要了解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認識到特殊兒童的康復是一個長期而又緩慢的過程。
其次,對于特殊兒童的教育,家長們要有信心、有耐心,要正視孩子的特殊性,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把要完成的訓練目標先分解,然后分階段完成。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優劣勢和潛在能力,并將這些記錄下來,以便全面掌握孩子的信息。對于孩子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客觀看待孩子出現“反復”的問題,盡量不對孩子發火,更不能因為孩子學不會而打罵孩子,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孩子,幫孩子樹立自信。
3、要實現家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家長需讓孩子盡早接受專業的治療與安排,不要讓孩子錯過學齡前最佳的康復期。要針對孩子的特點選擇專業教育機構,不能盲目從眾,以免耽誤孩子的康復進程。
康復訓練還要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孩子一旦去適合的學校或幼兒園上學,家長就應該與學校密切配合,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有關活動以及必要的社會活動,多方面、多途徑、多角度獲取教育孩子的信息和方法。
同時還要發揮專業人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多向專業機構中的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專家請教,了解特殊兒童教育方面的有關法律和法規,增強法律意識。
家長還可以在一些專業機構系統學習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
4、帶領孩子參與社會生活拒絕對特殊兒童的“圈養”,家長應帶領孩子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引導孩子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提高他們在社會交往中的主動性和自制能力。家長應先帶孩子在最熟悉的環境中進行人際交往,如所居住的小區,經常去的超市、洗衣店等。切忌不要一下把孩子帶到陌生的環境,特殊兒童在陌生環境中往往會感到不適應,他們的情緒可能會不安、暴躁,有的甚至出現攻擊他人的行為。家長應先在熟悉的環境中對孩子進行社交技巧的培養,包括與照顧者的互動和與陌生人的互動等等。
綜上所述,針對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進行哪種訓練項目都只是手段,其目的都是促進特殊兒童的能力發展,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性。
咨詢電話:18361961770 (微信同步)
地址:昆山市花橋鎮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204室
訓練方式
根據兒童的發展評估,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目標和計劃,以一對一的方式,由語言訓練老師跟孩子進行桌面教學,采用ABA、結構化教學(TEACCH)等訓練方法,以游戲、兒歌互動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孩子的社交游戲和人際互動技能。
課程時間
每節課50分鐘,周一到周五,周六或者周末,可以溝通預約時間。
認知理解
含義:指配對能力(分辨相同、不相同及相似的能力)、分類能力(認識不同類別)、理解先后次序的能力(空間,時間上的先后次序)、概念的理解能力(物件及其屬性的認識)。
自閉兒的特點:不能從以往的經歷中獲得知識及歸納出一些定律,只會用單一的方式處理物件及行為,用死板的方式去學習,缺乏真正的理解。
透過這部分的訓練,可以協調自閉兒理解周圍的環境、組織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進一步發展概念認知能力。隨著概念認知能力的發展,兒童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及溝通能力也相應提高,并能降低對環境及他人的焦慮,增進處理新事物的靈活性及理解力。而這一部分的訓練必須以模仿、知覺、大肌肉、手眼協調能力為基礎。
本機構常年招生對象:
1. 語言遲緩
2. 口齒不清
3. 發育遲緩
4. 自閉癥\疑似自閉癥(孤獨癥)
5. 多動癥
6. 聽力障礙
7. 感統失調
8. 社交訓練
9. 語言發育障礙
啟智星特教中心開設的課程有
1. 語言認知理解課
2. 感覺統合訓練
3. 小組融合課
4. 精細訓練
5. 游戲課
6. 半日制課程
7. 游戲小組課
8. 暑假班 兒童社會核心能力的訓練,包括發展主動性、眼神、觀察和模仿能力等。PCI便是經由游戲的方式提升兒童的核心能力,通過家長在家的配合與活動延伸,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建立情感的交流,切實讓孤獨癥兒童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在游戲中加入目標、規則,借助各種游戲活動,大量擴充兒童的生活經驗,增加認知學習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兒童的社會性,藉此拓展兒童的社會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