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掃描二維碼代替人工服務已然成為一種日常,但這種本該“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費方式,卻給不少消費者帶來了困擾。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抱怨掃二維碼存在各種問題,包括:消費只能掃碼、拒收現金、拒絕提供紙質菜單;強制關注公眾號、跳轉小程序;不當索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廣告、優惠彈窗頻繁,真假難辨等。
有消費者反映,不少停車場掃碼后都有廣告、公眾號、小程序彈窗,強制要求注冊成為相應會員才能享受停車服務,“同意對方收集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往往被默認勾選,且不能取消選擇。在停車之后,一些消費者會取消關注公眾號,或者作屏蔽、刪除處理,但之后總能收到相關商家發來的短信,內容包括商場優惠、產品推銷等,且無法退訂。
漫畫:高岳
記者走訪多家商場發現,目前大部分餐飲企業都需要顧客自己掃碼點餐,一些餐廳需要掃碼關注其公眾號或注冊成為店鋪會員后才能點餐,還有一部分是掃碼后彈出醒目廣告,廣告類型涵蓋游戲、電商促銷、金融借貸等,有的甚至無法跳過。另外,有些餐飲店掃碼線上點餐可以領取優惠券,而柜臺點單卻不享受。
掃碼之后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據報道,北京的孔先生在某餐飲店消費時,發現需要關注商家公眾號才能點單,認為商家強制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遂將該商家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害個人信息權益、告知個人信息處理情況、賠禮道歉并賠償相關損失。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判決中認定被告商家的相關行為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需向原告書面賠禮道歉,并賠償5000元公證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