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朋友圈嗎
:從校外培訓機構開始查,查不完就不查了?
(2024-01-09 16:06) 
先不說群眾是否愿意配合投訴舉報的問題.前面我也講了群眾不配合投訴舉報違規的校外教培和理由.
我們來看一下地方管理部門有沒有最主觀的意愿一定要嚴查的動力?
我個人認為如下:
學校的老師,.校外教培,政府部門,他們都是穿同一條褲子.
地方政府要GDP要稅收要就業率,而校外教培就拉動了當地經濟,就業率提升,稅收有了,GDP有了.所以地方政府與校外教培是穿同一條褲子.昆山縣或者蘇州市在雙減后有嚴管校外教培嗎?我至少沒有看見,都是當睜眼瞎. 嚴管校外教培,第一就業減少,那么多全職校外教培老師吃什么?第二GDP,地方政府管理部門有GDP目標,而校外教培是拉動了地方的GDP,所以地方管理沒有強大的動力要去查.
只會是民報官了,群眾投訴舉報了官才會去管的. 可民不配合不報官.
為什么學校老師又與校外教培穿同一條褲子?根本點為:校外教培是給學校送績效的,學生的家長花了過多的錢去校外補課然后每次考試100分,請問是老師的功勞嗎?不是,那是老師白得的績效,因為老師沒有過多的勞動,老師每天上課喝喝茶照著本講一下就下課了,每天打混也過得很好,越打混的老師越每次績效都好,因為打混孩子學不好是家長急,家長急就送校外補課去了.這就產生了惡性循環.而學校的績效評價體系改革就要提上日程.績效評價體系改革是公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要進行的,排除家長送給學校后真實老師勞動的績效是多少的考核.
以為發個雙減文件就能解決?以為發布一個教育處罰法就能解決了問題?
公辦教育現在必須要努力做好建設,讓各種需求的學生都能吃飽,這才是根本.
這就涉及到公辦學校要做加法,政府教育體系要做加法干好課后服務體系的建設.可能加得起來嗎?那只能是家長想加的自己去加去,回家隨家長怎么加都行.大部家長是學校減校外加的模式.
而不是只做減法,只做減法,那就資本乘機占領教育市場,并且少部分資本參與進來具有壟斷控制地位.
[ 此帖被deseng1314在2024-01-09 16:47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