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4-01-11
, 來自:江蘇省0==
小橋流水,黛瓦粉墻,杏花春雨,田陌飄香,航天精神浸潤枕河人家……費家浜自然村位于巴城東陽澄湖村,西靠陽澄湖、東臨雉城湖和巴城湖,是陽澄湖大閘蟹第一村,亦是英雄航天員費俊龍的家鄉。
費家浜于2022年8月被列入第六批蘇州市特色精品鄉村建設試點,經一年多規劃、建設,于2023年12月接受蘇州現場驗收。
費家浜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契機
傳承弘揚航天精神
突出村莊獨特魅力
以高質量、一體化設計與施工
推動人居環境整體提升
打造鄉土傳統與現代文明協調發展的
和美鄉村
費家浜依托航天基因這一特色發展優勢,充分利用村莊存量、閑置空間,打造星野小筑、星球樂園、天問園等空間節點,將航天科普、科學啟蒙與村莊田野有機融合起來,創造出一處獨特的“田間課堂”,多維科普場景引導更多的青少年從偉大航天精神中品悟愛國之情。
星野小筑科普館以英雄航天員費俊龍的成長事跡為主要展示線索,結合航天知識科普,設置“青云志”“追夢路”“在云端”“秉初心”“再飛天”和“家國情”等六大主題板塊。同時,融合聲、光、電等多種元素,以充滿科技感和藝術氣息的形式展陳,并設置了與“神舟六號”“神舟十五號”的互動裝置,提供富有教育意義和科普價值的沉浸式體驗。
費俊龍回家當天,參加星野小筑科普館開館,引導青少年從偉大航天精神中點燃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星野小筑科普館是費家浜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的重要特色亮點,也將成為未來昆山鄉村文旅路線中的重要一站。
在村莊建設過程中,注重延續粉墻黛瓦的江南傳統建筑風格,采用江南園林造景手法,布置亭、廊、榭等景觀要素,與鄉村生態樸實的景觀環境相融合,并融入鄉愁記憶。
▋對原有水榭進行提升,原有墻體升級為通透的雕刻木質花紋,并由三位宇航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書寫對聯。上聯“建強國激流勇進”,下聯“筑天宮奮楫揚帆”,橫批“盛世中華”。上刻費俊龍“飛天”題字。(拍攝:騰亞軍)
▋采用“花瓶”形門洞,蘊含“保平安”的美好寓意,既能實現分隔、轉換場景,又能達到園中借景之效果,在園林空間中“穿針引線”,自成一道風景。(拍攝:騰亞軍)
▋“菠蘿格”材質的水榭長廊,陳列了費俊龍部分書法作品,整個長廊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又與村莊的航天主題遙相呼應。精美的窗框呈現了光影變幻之美,又巧妙地向村莊借景,抬頭看景、低頭觀“影”,四季美景、四時光影,盡收于此。(拍攝:騰亞軍)
▋將原有的汀步石改造為老石板橋,橋欄桿柱頭上增加蟾蜍,安全又美觀。(拍攝:騰亞軍)
▋將航天精神融入村莊之魂,設計費家浜自然村主題LOGO、“追星星的費囝囝”IP形象。
費家浜緊扣巴城“聚力打造生態之城”理念,扮靚生態節點,在鄉村建設基礎上進一步結合農業生產,引進休閑旅游產業,突出特色,打造了啟航園村民文化廣場、星球樂園健身廣場、星空露營地、觀景木棧道,推出景觀稻田、騎行游線,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在村莊周邊的農業空間中建設天問園、地耕園,有機植入科普文化、農耕文化小品,作為農田稻作集中展示區域,為游客更好地了解稻作文化提供了兼具實用和美觀的游憩空間。
大力開展布局重構、農房翻建、設施提升等工作,村莊整體布局延續原有臨河而居的形態肌理,充分發揮濱水環境和景觀的優勢,村內房屋在風貌上傳承昆山傳統水鄉文化,形成了錯落有致、靈動豐富的村莊樣貌。新建文化涼亭、健康步道等設施,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彰顯自然淳樸的田園風光。
利用村口閑置廣場建設戲廊及游園,為村民提供游憩、戲曲表演等文化空間,以文化滋養鄉情鄉韻。
利用宅前屋后閑置空間,寓教于樂,讓鄉村兒童也能得到高質量的游憩空間,切實滿足村民的活動需求。
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讓費家浜鄉村面貌發生了巨變。在這里,新與舊巧妙融合,江南韻味與現代生活相得益彰,繪就了一幅田園牧歌新畫卷。
下一步,將傳承弘揚航天精神,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推動費家浜等村莊走好鄉村振興路,融入環陽澄湖地區連片發展格局,為昆山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示范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