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鎮體育公園的路邊,靜靜地坐落著一棟小屋。小屋占地約30平米,四面墻壁都是玻璃,透過明凈的玻璃,你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排排的書架,滿滿地,放著各種圖書。白天,小屋并不太起眼,行人匆匆而過。然而,等到夜幕降臨,小屋透出暖暖的燈光,與夜空中的繁星交相輝映。這時,你會看到屋內有三三兩兩的人,或坐在角落里,或倚靠在書架旁,享受著寧靜和諧的時光。這便是我們鎮上的24小時開放的便民自助書屋,一個享受閱讀生活的理想去處。
已經不記得這是小鎮自助書屋開放的第幾個年頭了,只知道它默默地矗立在街旁,歷經風雨,寒來又暑往,始終堅守著,迎接著一批又一批的讀者。記得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媽媽牽著我的小手走過這個書屋,我發現里面的人們都沉浸在書的世界中。那時,我還是個“一刻也不得消停”的小孩,常惹得媽媽心煩意亂。小屋里人們專注閱讀的氛圍讓我也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媽媽帶我走進這個小小的世界,我好奇地掃視著那一排排五顏六色的書籍。這時候,一位志愿者姐姐微笑著朝我們走過來,小聲地對我說:“小朋友,你喜歡看哪本書呢?”我怯生生地告訴她,“我不知道看什么……”她溫柔地笑了笑說:“那我幫你選一本吧。”隨后,她靈巧地從一排嶄新的書架上取出一本注音版的《格林童話》, 輕輕地遞給我。我接過書,坐在一旁開始閱讀。我那時候識字量有限,更多的是被那些精彩的插圖所吸引。于是在這個小小的書屋里,我開始了最初的閱讀體驗。
從那時起,我也成了這個自助書屋的常客。從一部部的文學名著中,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讀《西游記》,我從“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百折不撓的斗志中,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同時也悟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人生哲理;透過《城南舊事》中主人公英子的視角,我似乎讀懂了那個特定年代里人們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從《鋼鐵是怎么樣煉成的》中,我感受到保爾蛻變為一名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的鋼鐵意志;在《紅巖》里,面對著猖狂的敵人,我仿佛聽到革命先驅寧死不屈的鏗鏘誓言。小小的書屋在我看來包羅萬象,它像一扇敞開的大門,透過這扇門,我能夠認識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書籍這把鑰匙,為我開啟了未知世界的探索之旅,引領我不斷開拓視野,豐富心靈。
然而,步入初中后,學業日漸繁重,去小書屋閱讀己經成為奢望。每當我在遠處瞥見那在黑暗中隱隱約約的燈光,心中不免有些悵然若失。那曾經的心靈驛站似乎已經離我愈行愈遠。
周末的午后,也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或許是完成作業后感到有些疲憊, 我決定再次邁進那久違的書屋。我輕輕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下。翻動書頁,紙張帶著幾分特有的質地,我仿佛進入了書中所營造的世界:朦朧的細雨模糊了我的視線,依稀可見一友人贈我一把油紙傘,泥濘沾污了他的衣服,他卻坦然大笑:“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忽而又見八月秋風漫卷,山河飄搖,詩人悲愴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隔著歷史的長河,先賢播撒的夢想的種子深深地植根在我的心田。在這個安靜的角落里,我重新找到了與摯友的聯系,也找回了曾經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不知不覺,已是夕陽西沉,暮色籠罩。燈光漸亮,小書屋四壁的玻璃上映出 那些沉浸在書海里專注的臉龐,沉醉在書香里,我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和力量的源泉。輕輕推開門,我走出了這個靜謐的書屋,抬眼望去,遙遠的天邊已閃現點點星光。我明白,自己的心中也有一個遙遠的目標,而縷縷書香定會陪伴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