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國技術創業協會主辦的科技半月刊《中國高新區》雜志聚焦昆山高新區新型工業化發展,圍繞產業轉型、改革實踐、人才興區等方面,專題刊發昆山高新區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的生動實踐。現將原文分期轉載如下:
2023年,昆山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20家,較上年再增9.43%,占全市35.03%,連續四年超四分之一;
2023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省級潛在獨角獸7家、瞪羚企業56家,增量均列全市第一;
2023年,昆山高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碩果累累,累計獲得國家級立項15項、省級立項45項、各級財政經費支持超1.2億元;
…………
速度!新年新舉措,奮進開新局。
每90秒可組裝一臺高端整機,設備自動化率達到95%——中科可控智能化產線達目前國內整機智能制造產線最高水平。
2平方米的面積,太陽能光電轉化效率達18.04%——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打破鈣鈦礦行業天花板,創造新紀錄。
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競爭中,昆山高新區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加壓奮進、沖勁滿格,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主導戰略,突破性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優勢產業,著力聚升級之能、謀增長之勢,加快發展先進計算、生命健康新興產業,開辟新領域,搶占新賽道。
你能想象,在頭發絲上印刷世界地圖嗎?
昇印光電(昆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昇印光電”)就擁有這樣神奇的“嵌入式低阻柔性Mini LED背光基板技術”,實現了傳統印刷工藝在分辨率極限上的突破。
△ 昇印光電
昇印光電憑借此項目,曾斬獲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優勝獎。
全力以赴只為一次改變。公司創始人高育龍表示,“我們的技術對標光刻工藝,達到了納米級的精度要求。”
高育龍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爾后成為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印刷電子中心博士后,憑著出色的專業背景,當選美國光學學會審稿專家。他是我國微納印刷領域的頂級專家,擁有國內發明專利200多件、國外專利75件。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他通過3年技術攻關,發明的嵌入式納米印刷技術,曾榮獲第16屆中國專利金獎。
長期以來,中國在微機電、微光學以及微納制造領域,都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卡脖子”難題。因此,高育龍立志要用自己所學扛起中國微納制造的大旗。
2023年5月,昇印光電完成超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軟銀中國資本(SBCVC)、領航新界資本共同領投。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軟銀看中了昇印光電的什么秘笈?
2015年成立的昇印光電,是一家平臺型的微納米制造公司,通過將納米壓印技術與嵌入式納米印刷等創新工藝相結合,在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生物醫療等關鍵應用場景也實現了產品落地和價值閉環,更是多家全球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
記者在昇印光電看到一款五顏六色的手機蓋板,看似金屬拋光而成,實則是輕薄的塑料或玻璃。能產生這樣的奇妙效果,憑借的正是高育龍發明的嵌入式納米印刷技術。在手機后蓋上僅加上一層納米印刷裝飾膜,就能讓其呈現出流光溢彩的效果。
一旦掌握了核心技術,就擁有了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昇印光電已成為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行業巨頭的一級供應商,年均銷售額約5億元。
當然,像昇印光電這樣掌握“顛覆性”技術的微納米制造公司,在昆山高新區并不少見。
2007年,隨著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帶來市場對攝像頭的巨大需求,昆山丘鈦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丘鈦微電子”)宣告成立,技術定位在攝像頭這一細分領域,專注于手機攝像頭模組、車載攝像頭植模組和I0T攝像頭模組三條賽道。
丘鈦微電子是中國少數最先在攝像頭模組制造中采用板上芯片封裝、薄膜覆晶封裝、板上塑封及芯片塑封技術的企業。
厚積薄發,志在必得,方可成大器。憑借深厚的光學產業一體化能力的領先優勢,該企業悄然迎上了這波光學升級的風口,成為全球領先的中高端智能手機攝像頭模組制造商之一,并且成為能夠批量生產銷售二百萬至一億八百萬像素超薄攝像頭、雙(多)攝像頭模組的企業之一,是國內率先量產3D結構光模組和首家量產微云臺模組的廠商,已經成為多家主流手機廠牌的攝像頭模組供貨商。
走進丘鈦微電子,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給機器帶來光明”7個大字。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大到航空制造、小到一個智能手表,都離不開攝像頭的輔助。
丘鈦微電子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視覺系統企業,自成立以來就深耕攝像頭模組領域,其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及銷售額排名全球前三。
其產品通過自主研發微云臺防抖結構及特殊的測試算法,解決了常規攝像頭OIS光學防抖及EIS電子防抖角度小的問題,相比之下提升了3倍防抖能力,從而得到更穩定的光學圖像,提升拍攝效果。
“我們車間的自動化率高達95%,幾乎達到無人車間的狀態。”丘鈦微電子研發高級總監金元斌介紹,公司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升級,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緊跟技術變革趨勢,不斷優化手機領域的客戶結構和產品結構、持續提升市場份額。如今,丘鈦微電子手機光學模組和非手機光學模組單月出貨量,分別達4億件和800萬件左右,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50億元。
“我們將抓住在影像產業領域領先地位的優勢,繼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借助昆山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平臺,做好高端光學影像、算法等領域人才引進,在智能手機、物聯網(AIoT)和智能汽車等行業實現技術領先、科技成果轉化領先、市場占有率領先,助推昆山元宇宙產業高質量發展。”丘鈦微電子總裁王健強表示。
一個地區的瞪羚企業數量越多,表明這一地區的創新活力越強、發展速度越快。
昆山高新區在科技創新中位居全市第一;轄區內有江蘇省瞪羚企業56家,總數居全省縣域高新區第一。
昆山高新區緣何一枝獨秀?
昆山高新區研究會負責人認為,昆山東接上海,西靠蘇州,兩城夾峙,使昆山人既吸收了“海派”文化中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一面,又繼承了“蘇式”文化中溫柔敦厚、追求精致的一面。這種“精明+穩重”的人文品格,孕育出高新人開放有立場、冒險能進退、做事有闖勁,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既有氣度又講究適度的創新融合精神。
正是這種敢闖敢試、創新創優的氣魄與擔當,使昆山高新區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得以顯著提升,技術創新實現由“跟跑”向“并跑”“領跑”的轉變,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創造了新型工業化、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奇跡,為我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樣本。
△ 瑞博生物企業內工作場景
強強聯手,共赴健康之約。新年伊始,昆山生命健康產業便傳來了喜訊——
1月3日,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博生物”)及其子公司瑞博國際研發中心與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完成合作簽約,總交易金額超20億美元。雙方將共同開發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NASH/MASH)的小核酸創新療法。
這是昆山高新區在全國率先布局小核酸制藥產業結出的又一個碩果,也是昆山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產業轉型道路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10多年前,誰也沒有想到,昆山高新區從零開始、以“十年磨一劍”的發展定力,率先布局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
當年,梁子才在國家“863”計劃支持的第一個小核酸重點項目中擔任首席科學家,他將自己的創業公司——瑞博生物落戶昆山高新區。從此播下了小核酸產業的“火種”。
2015年,在小核酸產業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公司成立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
經過10多年的努力,從小核酸起步,昆山高新區建設了覆蓋小核酸、化學藥、大分子蛋白藥、生物材料等在內的高科技生物醫藥產業園。
截至目前,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聚集了130多家優秀高科技企業,構筑起創新藥物、醫療器械和生物材料、服務外包等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形成了從培育、加速到產業化的全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可持續、高品質”的發展道路。
△ 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
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從無到有,昆山高新區愿意用15年培育一個“慢產業”,這種前瞻性的眼光不僅成就了小核酸“從0到100”,也成就了高新區成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產業化發展的聚集地。
這就是敢為人先的昆山高新區人,不會輕易讓機遇溜走,更擅長引進人才,集聚一個團隊,培育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
作為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的運營方負責人,昆山創源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說,從引入世界一流的技術和團隊,到潛心做好昆山生物醫藥產業園;從每個人才團隊的引入到每個平臺技術的搭建,每項成果的成長,每個企業的發展,每條政策的落地,每個基地的推動,園區始終圍繞一個產業發力。
“我們強調對企業的賦能加持、資源匹配。比如我們有自己的金融庫資源,包括銀行、證券、風投等。”張亮介紹說,經過10多年的積累,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建成“專業化、國際化、網絡化、金融化”的服務系統。
以專業化為例,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與專業團隊合作,建設“核心功能—產業方向—關鍵技術/品種”三級小核酸公共服務平臺,提高資源集約利用的效率,降低政府投入和企業創業風險,緩解了昆山生物醫藥產業起步晚、企業新、資源薄、風險大的困境。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昆山高新區構筑起充滿生機的創新生態圈,以“眾創空間社會化、孵化加速專業型、產業園區集群式”為脈絡,貫通人才科創項目成長的物理承載空間,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孵化鏈條。
△ 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效果圖
目前,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培育了全國首家采用第五套標準登陸科創板的上市企業——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璟制藥”),并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小核酸藥物品種線,承擔重大新藥創制等各類國家級項目30個;開展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研發品種百余個,各類創新藥物及三類醫療器械臨床研究超30個,已上市Ⅰ類新藥1個;集聚“國家級重大人才引進工程入選者”12名。
澤璟制藥專注于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和免疫炎癥性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新藥研發和生產,企業先后承擔了5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數十項省市級項目,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30余項,其中70余項獲得了中國、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授權。
“昆山高新區開放、高效的風格,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以及不拘一格的吸引高科技企業落戶的政策,是助推澤璟制藥生根和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澤璟制藥董事長、總經理盛澤林說。
生物醫藥產業是昆山的“未來產業”,作為昆山生物醫藥產業地標,昆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經過近10年的布局和積淀,昆山生物醫藥產業經歷了從“一株苗”到“一顆藥”再到“一片林”的過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形成了具有鮮明昆山特點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系統,加快沖刺千億級產業集群。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昆山高新區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抓住機遇、用好機遇,保持奮進者姿態,激發創造性張力,主動扛起奮勇爭先的旗幟,善于運籌帷幄,布局先行,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疾馳奔跑。位于昆山玉楊路868號,鼎鑫電子最新建設的群啟科技項目廠房輪廓盡顯。作為2023年江蘇省重大產業項目,其“大手筆”投資52億元,目前一期高密度互連印刷電路板(HDI)廠房即將建成啟用,二期高階半導體芯片(IC)封裝載板項目進入樁基建設,預計項目全面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5億元,推動昆山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集群加速發展、厚積成勢,匯聚起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走進群啟科技項目工地,三層HDI廠房已拔地而起,淡黃色的外立面在藍天白云掩映下熠熠生輝。項目分區建設,水泥路平坦開闊,綠化生機勃勃,數百名建筑工人正分工協作,為廠房的啟用作最后的驗收準備。
鼎鑫電子廠環部副部長徐喬奇介紹,該公司主要從事計算機、通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封裝等所需高端精密線路板、柔性線路板的生產加工,企業配套服務國內外知名企業,擁有員工近4000人。
群啟科技項目建設廠房及配套設施約17.3萬平方米,將在延續鼎鑫電子現有產品的基礎上,推進高階HDI電路板、IC載板的生產和研發,在實現企業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的同時,為昆山集成電路和芯片產業的發展壯大做出更大貢獻。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后,群啟科技項目預計年產HDI 電路板約380萬平方英尺,年產半導體芯片(IC)封裝載板269萬平方英尺,實現年總產值55億元。
項目建設,唯快不破。從去年年初時的一片荒地,到如今一期HDI廠房即將啟用,一紙藍圖已躍然成型。在徐喬奇看來,這得益于昆山不斷創新服務理念、延伸服務內涵、彰顯服務溫度,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最優空間。
“拿地即開工!群啟科技項目在一周之內取得了不動產權證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紅黃綠藍’四證,跑出了‘昆山速度’。”徐喬奇感慨地說,這是昆山高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準幫扶企業的一個縮影。
陽澄湖畔,不只有大閘蟹,更有重量級的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匯聚了豐富的創新資源,深化產才融合,賦能區域創新發展。
△ 美麗的玉湖公園
該中心是昆山高新區深度融入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創新實踐,包括昆山高新區和巴城鎮兩大板塊,區域面積共273平方公里、占昆山市域面積29.3%。
融入長三角,交通必先行。除了先天優勢,后天發力也很重要。昆山東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西接古城蘇州,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環境,正把昆山高新區帶入更宏闊的發展格局。
9分鐘可以到達蘇州;半小時可達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港、張家港、劉家港三港最遠一小時;依托婁江等主航道可通江入海。
產業園區是經濟建設的主引擎、主陣地,特色、專業、創新是現代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方向。昆山高新區與上海紫竹高新區牽手,聯合麥垛創業社區共同打造紫竹麥垛科創產業園。
△ 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卓越研究中心(蘇州)
該產業園將圍繞高端制造、新材料、創新醫療等領域,為處在快速成長中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硬件軟件服務,推動昆山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壯大、邁向高端。
市域內,昆山高新區全面融入蘇州“環陽澄湖協調發展”戰略,以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這一“內圈”為核心,主動對接蘇州工業園區等,高標準建設界浦河高端制造業基地,并主動推進與巴城、張浦交界地帶空間品質重塑,進一步構建融入市域一體的“中圈”。
省域外,昆山高新區與江西共青城高新區、四川自貢高新區等探索構建國家高新區之間跨區域共建共贏共享機制,多點位打造創新飛地、伙伴園區,構建深化合作示范的“外圈”,形成國家高新區間的創新矩陣。
區域內擁有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卓越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學、清華科技園、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大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037 家,占比達昆山全市37.77%,具備大科學裝置、大科學計劃、國際名校、高新技術標桿企業等集聚的創新發展基礎。
近日,江蘇省科技廳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創新型產業集群名單,昆山高新區先進計算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成為昆山市唯一的一家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至此,昆山高新區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實現了零的突破。
以算力為核心的先進計算是當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石,是解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性問題的重要手段。
昆山高新區借勢助攻、乘勢而上,助推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以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可控”)為核心,在環南淞湖建設先進計算產業承載區,聯動元豐路、江浦路沿線園區,形成6平方公里的先進計算產業園,構建一張千億級先進計算產業集群發展藍圖。
中科可控是一家主要從事高端信息設備技術研發和計算機零部件研發制造的企業,致力于打通信息產業發展中的“堵點”,并于去年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5年前,中科可控在南淞湖畔的蘆葦地里打下第一樁,如今成功建成國內最大的服務器研發與生產基地,2022年實現產值超百億元,2023年實現15%以上的增長。
中科可控帶來的不僅是強大的超算能力,更是強大的影響力,吸引更多機構加入先進計算“大家族”: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通過國家科改領導小組審議,成立武漢大學數字技術創新中心、東南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教育昆山實踐基地,推出祖沖之攻關計劃3.0版,落實“難題招標”項目130個……
2011年,作為世界上最早研究氮化鎵電子器件的人員之一,張乃千受邀帶著技術、團隊、項目來到昆山高新區,創立了蘇州能訊高能半導體有限公司,率先在國內開展第三代氮化鎵高能效功率半導體芯片、器件與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并建立中國第一家商用氮化鎵電子芯片、器件與材料工廠,引領中國電子半導體工業實現新跨越。
昆山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昆山高新區依托現有先進計算產業優勢,全面促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三鏈”融合,大力構建以算力、算法、算據、計算應用四大功能園區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打造國家東部地區先進計算產業“新名片”。
目前,集群已有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89家、省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294項,進一步發揮了昆山高新區廣闊市場空間、豐富數字化應用場景和龐大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優勢,為推動先進計算與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行業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撐。
開年即開跑,起步即沖刺。從“首季開門紅”奔赴“四季滿堂紅”,昆山高新區搶占產業制高點,布局十大特色園區,包括先進計算產業園、生命健康產業園、數字智谷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等4個特色創新園區建設夯實底盤;聚焦6個細分領域打造的機器人科技產業園、高端裝備產業園(華平工業園)、科產金產業園(紫竹麥垛硬科技產業園)、精密制造產業園、鑫欣科創產業園、歐美產業園等產業園跑出“高新速度”。
構建“4+6”產業園版圖,高新區圍繞“強鏈、補鏈、延鏈”,不斷聯結、疊加、融合、裂變,由此推動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集群發展,不斷釋放著經濟發展的活力與想象力。
“總體規劃面積近4500畝,累計入駐企業約290家、產值貢獻近450億元。”昆山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計劃新建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超1000家,到2030年產值貢獻突破1400億元,成為昆山高新區經濟發展的龐大“蓄水池”和產業創新的“熱帶雨林”。
△ 中科可控
這是一次發展戰略的新布局,也是一次發展能級的大提升。以先進計算產業園為代表,產業園聚焦高端芯片研發設計、集成電路先進制造、高端服務器生產和工業軟件研發4條重點賽道,前瞻布局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X個前沿領域,集聚中科可控、寒武紀、中科晶上、昆高新芯等一批重點企業,全力建設吳淞江“第一岸”創新智造集群,打造成為全國引領型先進計算示范區。
昆山高新區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既不是罔顧原有產業優勢而一味追求高端,更不是將傳統產業簡單當成“低端產業”強制退出,而是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推動傳統產業成為我國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重要基礎,在全球產業鏈中保持有利的地位和持續的競爭力。
積能蓄力,才能爬坡過坎;乘勢揚帆,方能破浪前行。預計到2025年,昆山高新區計劃新建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超1000 家;到2030年產值貢獻有望突破1400億元。
記者在采訪中深深地感受到,除了肥沃的產業土壤、優越的營商環境,還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快速推進,也為昆山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按下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