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全球數字創新港
玉峰山下,陽澄湖畔。
春節前夕的昆山高新區,處處閃現著干事創業的蓬勃氛圍:
全球首個吉瓦級大規格的商用鈣鈦礦疊層組件項目——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協鑫光電”)在昆山高新區舉行2.4米×1.2米鈣鈦礦組件生產基地奠基,意味著鈣鈦礦的吉瓦級商業化量產之路正式開啟,目標打造千億級產業基地;
走進阿米華晟數據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實驗室,研發團隊正在對剛開發的深海鉆井集成工控軟件進行測試。研發產品廣泛應用于政府、電力、石油、交通等領域,鍛造“自主可控”品牌。企業擁有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突破40項;
在蘇州清越光電科技展廳內,手機屏像紙張一樣卷折,可以被風輕盈地吹動,絲毫不影響屏上的清晰畫質。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主導制定了全球第一份柔性顯示國際標準,目前已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5項、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9項,站在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上,為我國產業發展贏得了話語權。
…………
如今,昆山高新區在縣域國家高新區的版圖上處于領跑位次,高新技術企業群星閃耀:截至目前,高新區匯集中科可控、丘鈦微電子、通力電梯等行業頭部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7.7%、高于全省平均值19.2個百分點,位居全省高新區第三。
或許很多第一次來昆山高新區的參觀者或考察者都會問同樣的問題:這樣一個設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靠什么吸引著高科技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在此發展?這里為什么能成為技術創新的“高地”,更成為產業集聚的“洼地”?昆山高新區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挺進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背后的實力與底氣何在?
帶著疑問,記者走進昆山高新區,采訪了園區多家企業、創業者、創新載體和高新區工作人員,我們試圖以更加多元的媒體視角剖析其高質量發展之道,從創新發展的“破”與“立”中,看昆山高新區如何下好高質量發展“一盤棋”——
從全國“首個”設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到全國縣域國家高新區的“首位”,昆山高新區敢為人先,探索走出了一條登高望遠、攻堅克難、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新“昆山之路”。
千里平疇,玉峰獨秀。大好昆山,大美高新。
走進昆山高新區,會發現有許多與“火炬”“科創”相關的命名:火炬新村、火炬社區、科創路、興科路、高科園小學等,科技的“基因”滲透在高新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在全區裂變、輻射。
或許昆山高新區的骨子里就自帶科技創新的基因,回憶起當年的開辦場景,高新區研究會劉秋峰仍歷歷在目:“1992年,當國內大多數人還不明白‘863’計劃、‘火炬計劃’為何含義時,‘早醒’的高新區人就大膽地在玉峰山北面的農田里開始建設‘火炬開發區’,立下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宏愿’。”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30多年的奮斗,昆山高新區人以“敢闖敢試、唯實唯干、奮斗奮進、創新創優”為高新精神,自覺將高新區的發展置身于時代經濟的潮流中,超前謀劃、搶抓先機,幾經蛻變,闖出了一條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特色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昆山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在最新國家高新區和全省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分別位列第32位和第6位,在縣域國家高新區中處于領跑位次,玉山鎮穩居“千強鎮”榜首。
今天的成績已成為歷史,明天的輝煌還需不斷地奔跑。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匯,面向前沿領域及早布局,提前謀劃變革性技術,夯實未來發展的技術基礎,形成并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的過渡轉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擺在國家高新區面前的必答題。
破局起勢,走在前列。作為江蘇改革開放的縮影、全國首個設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昆山高新區始終保持趕考者的清醒頭腦,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因為他們知道,縱然前行之路充滿挑戰,但唯有主動作為、勇于改革、善于創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破局:“硬科技”催生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昆山高新區涌現出了一批在高端技術領域等“硬”科技上有硬實力的典型代表企業,它們共同奮力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為昆山高新區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貢獻“硬核”科創力量。
這個時代變化有多快?
10年前,出租車、移動聯通、數碼相機等行業巨頭風光無限;如今,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打車軟件對出租車市場進行了改革,短信被微信取代只剩驗證碼功能,數碼相機被手機淘汰。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不會因任何人的緩慢而停止。淘汰你的從來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時代的步伐、科技的進步。
2024年,經濟的新周期開啟,要想先人一步還需洞察事物發展的底層邏輯。對于昆山高新區而言,其發展的邏輯就是讓高新區成為高新科技成果兌現的地方。他們清醒地知道,哪個地方率先在關鍵性顛覆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質生產力,哪個地方就能夠塑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贏得全球新一輪發展的戰略主動權。
全球已進入一個創新密集時代,顛覆性技術從何而來?到哪里去尋找答案?事實上,昆山高新區很早前就把目光投向“硬科技”領域并開始布局。
眾所周知,“硬科技”發軔于西安高新區,主要是圍繞當地的科研院所,西安高新區為其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商業應用以實現其市場價值。
但相較西安高新區而言,昆山高新區發展“硬科技”有自身的不足,即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對較少。但長板理論告訴他們可以將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產業創新要素聚集這些優勢用足,用產業倒逼吸引科研資源和科研力量的思路來走。
發展“硬科技”,昆山高新區有義務,更有責任!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家高新區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確保我國在大國博弈中贏得主動。
因此,發展“硬科技”對國家高新區的意義不僅僅是破解某項技術“卡脖子”的難題,更是讓國家高新區創新鏈和產業鏈“握指成拳”的重要一環,助力國家高新區肩負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使命。
大道至簡,實干為先。
哪里科研實力最強,昆山高新區就去哪里尋找合作。為此,昆山高新區緊貼全區產業發展需要,持續深化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挖掘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科創資源,建設高能級科技研發平臺,打造人才虹吸“強磁場”,為科技創新注入動力源泉。
同時,依托現有的重量級平臺,加快建設昆山杜克大學二期,充分發揮深時數字地球研究中心等重大平臺策源功能,集成資源推進重大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加速研發成果的轉移轉化及應用。
蘇州清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越光電”)就是一家從清華大學實驗室“破繭而出”,落戶昆山高新區,從建立了中國第一條PMOLED量產線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高新區企業。
公司創始人高裕弟博士年輕時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是國內最早一批研究OLED技術的行業專家,曾立志“讓自己制造的OLED產品邁向世界,發出中國之光”。
而另一邊,昆山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雄厚,但制造業強大并不代表擁有自主創新技術,從不懈怠的危機感讓昆山開始探索解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缺芯少屏”的難題。
△ 清越科技
憑著敏銳的洞察力,2006年,由清華大學、昆山市政府和風險投資公司等有關各方共同投資組建的昆山維信諾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清越光電的前身,簡稱“維信諾”),進駐昆山高新區。
2008年10月,中國大陸第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正式投產在昆山維信諾公司建成投產,量產后的OLED顯示器可以廣泛應用到儀器儀表、工業控制、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航空航天、醫療儀器等領域,并遠銷海外多個國家。
在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清越科技還勇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瞄準電子紙這一細分領域,加快前沿技術、關鍵技術的持續創新,通過開發電子紙產品設計技術,推出超低功耗電子紙模組系列產品,并快速進入新零售的電子價簽領域,成為新型顯示賽道上迅速奔跑的一匹“黑馬”。
如今,“硬科技”企業在昆山高新區如雨后春筍,中科可控、中科寒武紀、中科晶上、邁勝質子、昆山新蘊達生物科技……他們在多條新賽道上不斷“登頂”,為昆山高新區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貢獻“硬核”科創力量。
“硬科技”企業扎堆,背后是昆山高新區默默培育的苦功。創新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淬煉過程,昆山高新區大膽改革、先行先試,探索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硬科技”之路:近5年,獲評國家科技發明獎、進步獎總計26項;支持企業累計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0余項;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7.7%,有效高企數達884家,始終保持昆山全市第一……數據是最好的說服力。
立新:數實融合激發“智造”新活力
近年來,昆山高新區積極搶抓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機遇,以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為關鍵抓手,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賦能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支持優質骨干企業將內部服務平臺升級改造,助力工業數字化轉型走深向實,為昆山高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當數字經濟的東風吹來,昆山高新區憑借數實融合,不斷激活新質生產力,激發“智造”新活力,讓昆山高新區人的未來加“數”向強,走深向“實”。
在江蘇科瑞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瑞恩”)生產車間內,切割聲、裝配打擊聲和自動化產線的提示音匯成美妙的生產“協奏曲”,測試場地內,技術人員正在對產品進行調試。
科瑞恩是昆山高新區里一家專注于先進制造行業軟硬件系統集成和技術研發的科技型公司,企業客戶包括比亞迪、立訊、富士康、小鵬、蔚來等知名企業。
△ 科瑞恩
“‘智改數轉’點燃發展引擎,助推科瑞恩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科瑞恩董事長段徽慶說,我們知道“智改數轉”是企業提質增效、搶占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之舉。
2020年12月,科瑞恩昆山數字化工廠項目啟動建設。“這是我們打造的一個集硬件、軟件、服務于一體,包含智能產線、智能車庫、智能訪客等多個場景應用的智能工廠樣板,是我們企業進軍數字工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一著先手棋。”段徽慶表示,未來,科瑞恩將在智能物流、智能停車等領域發力,打造高柔性、客制化的數字工廠和數字園區,將自身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能力賦能給更多的行業、客戶,他們的目標是5年內,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規模。
在昆山高新區,像這樣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廠不在少數。當前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不僅是單個企業的行為,更是整個產業鏈,整個行業的協同升級。擅長布局先手棋的昆山高新區,搶抓機遇,在數字經濟領域提前布局,并以政策加持。
日前,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合作者大會暨審計大模型發布儀式在昆山高新區舉行。活動中,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運營公司揭牌,并聯合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成立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生態聯盟。
據了解,HPE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是昆山全球數字創新港的核心布局,是推動昆山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憑借昆山雄厚的產業基礎、良好的區位條件,以及HPE、OpenText的技術加持,HPE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將對接國內知名高校、大院大所、重點央企,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帶動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特別是,加拿大最大軟件公司OpenText作為頭部企業參與到HPE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建成后將匯集軟件企業30余家、軟件人才3000余名,形成軟件研發聚集區、核心區、示范區。
“昆山有著良好的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基礎,HPE從全球戰略布局角度出發,打造HPE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HPE中國首席數字官Jerry·Yang介紹,HPE昆山國際數字創新谷聚焦的不只是國內市場,還將依托昆山的區位優勢、HPE的國際品牌,實現軟件業務的全球覆蓋。
當前,昆山高新區推動“虛實融合”。在“實”上重點抓好產業數字化,力爭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新增10家以上省級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在“虛”上重點抓好數字產業化,全面推動“芯-云-網-端-鏈”一體布局,微軟、HPE、甲骨文、金山云等一批數字經濟頭部企業順利落戶。依托昆山數字技術應用轉化創新研究院共建合作,爭取全球數據交易中心、碳排放交易中心掛牌落地,探索布局金融大模型等數字經濟“新賽道”。
在昆山高新區,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革命,產業轉型,更是一場思維與認知的革新。
篤行:為高質量發展繪就“生態底色”
“雙碳”目標的提出,為各行各業重新定義了綠色低碳轉型的目標路徑與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愿景。
一直以來,昆山高新區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擺在首要位置,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全區經濟建設整體規劃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升級,強化行業監管效能,創新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
走在昆山高新區里,“綠色”顯得如此平常:可以在昆山首個低碳主題公園——玉湖濕地公園觀鳥、賞花;也能在昆山城西氧吧——森林公園慢跑、騎行;而在綠化達標率100%的主干道路上,新能源公交車穿梭如織……一幅綠意盎然的生產生活畫卷正在昆山高新區徐徐展開。
從空中俯瞰昆山高新區的全貌,南淞湖畔碧波蕩漾,郁郁蔥蔥。但最為吸引眼球的,無疑是那座高高聳立的建筑——通力電梯測試塔。
△ 協鑫光電2.4米x 1.2米鈣鈦礦組件
白天,一塊塊光伏發電面板在廠房頂部熠熠生輝,年發電量超300萬度,約占企業總用電量的30%,剩余的電力缺口,則通過采購綠電補上。
晚上,一盞盞LED燈讓園區燈火輝煌,1萬多盞LED燈每年可節約100 多萬度電。早在2021年,通力昆山工業園就已經在公司運營上實現了“碳中和”的目標,園區用上了100%的綠電,并贏得多項綠色認證。2022年通力電梯有限公司實現工業產值244.7億元,不僅“含金量”十足,“含綠量”更高。2023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五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名單中,公司先后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和蘇州市“近零碳”工廠稱號。
像這樣的綠色工廠,在昆山高新區并非個例。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昆山高新區的優德精密工業(昆山)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作為汽車模具零部件系列集成的公司,企業在成立之初就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大力開展光伏太陽能發電、空氣源熱泵、空壓機余熱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節能改造項目,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生產用水循環使用等系統,加強工藝技術、生產流程、能源結構等方面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切實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同時,企業通過采購環保材料、優化供應商選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的方式推動供應鏈持續綠色可持續發展。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近年來,昆山高新區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標,突出重點行業、特色產業,穩步推進以“綠色工廠”為核心支撐單元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完善市、省、國家級“綠色工廠”梯度培育體系。目前,昆山高新區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省級綠色工廠5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家、省級示范智能車間16個。
△ 綠意盎然的森林公園
綠色發展不是負擔,而是創造新的機遇和空間,不是放棄效益,而是創造綠色的GDP。在昆山高新區的主政者看來,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當好排頭兵,勇做先行者,就要著眼長遠謀發展,不為一時計得失,堅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面對高質量發展時**題,昆山高新區管委會領導班子緊鑼密鼓地尋求適合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低碳轉型路徑。
早在建區之初就明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曾入選江蘇省低碳經濟試點單位,并于2021年成立昆山高新區推進低碳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2021年以來,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前沿硬科技,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計算等綠色低碳產業項目,昆山高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兩年減少排放38萬噸。
2022年,昆山高新區昆山杜克大學海綿項目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建成江蘇省首個海綿示范基地——“海綿城市產學研創新示范基地”。
△ 昆山杜克大學
2023年12月27日,全國碳市場價格指數與碳金融大會在昆山高新區舉行。昆山高新區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雙向奔赴,合作共贏。未來,昆山高新區將充分發揮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資源優勢,助力區域碳資產開發,不斷提高碳資產配套服務能力,加快昆山高新區綠色轉型步伐。
對此,昆山高新區給出的具體舉措是:雙方將推進建立“雙碳(蘇州)服務中心”、碳管理體系能力建設(蘇州)培訓基地在昆山高新區落地;推動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在昆山高新區試點實施;編制昆山高新區低碳規劃、低碳產業規劃,積極推動特色園區進行“碳中和”試點認證,以及做好區內出口企業及產品碳足跡盤查、認證等國際綠色貿易服務相關工作,推動更多創新資源、優質項目、先進技術集聚融合,為昆山高新區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每個地方都有值得驕傲的歷史、引以為豪的當下和讓人向往的未來。昆山高新區努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也決定著未來的昆山高新區。回望來路,或許更能讀懂此刻昆山高新區所承擔的歷史擔當。
如果說昆山高新區最值得驕傲和感恩的是過去30年前的不等不靠、敢闖敢干敢試的那股勁,塑造和成全了現在的自己,那么今天,站在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創新園區的高地上開啟下一個30年征程,我們期待并相信未來,昆山高新區人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奮斗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