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蘇州軌道四期2次公示后,昆壇上失望、氣憤、甚至情緒化的氛圍濃郁。3月的花海漸入佳境,我們來理性看看這件事。
地鐵是一個城市,一個大城市,一個經濟發達城市的標配,就象超高層建筑一樣,要有,還要多,這是目前國內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較普遍的認同。過去幾十年,得益于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地產的狂飆,地方政府的財力不錯,國內擁有地鐵的城市急劇增加,通車里程快速增長。昆山做為一個縣級市,去年也通車了11號線,這是值得高興的事。大環境似乎在2023年突然發生的變化,疫情放開后,經濟沒有象大家期待的那樣增長,地產一夜之間突然半熄火,地方政府的債臺高筑,發改委不得不叫停或減少很多城市的地鐵批復。
回到昆山。很多人說,昆山長期霸榜百強第一,GDP多高,財政多富。真的嗎?看一個人有沒有錢,不光要看收入多少,還要看支出多少。比如哈爾濱的債務率已達財政收入的800%,負債率驚人。昆山是優等生,具體負債數字沒看到,但財政吃緊應該是事實。9號線在昆山境內30公里左右,投資估計200億左右。雖然建設期5年,每年支出40億,占年財政收入的10%,作為單一項目,也是非常大的。何況已運營的11號線每年要補貼運營成本,諸多負債需要償還。
即使資金不是問題,建設9號線,能解決的交通擁堵問題成效有多大?11號線日均客流10萬左右,9號線建成,形成十字交叉,有人說會大幅提高客流。這要打個問號。昆山最有價值的南北線應該是南到張浦,北到周市,但9號線其實只取了其中的半段。11號線已經開通9個月,距離地鐵口稍遠點的人,是很難成為常客的,還是選擇開車為主。11號線開通前,對客流量的預測,是遠遠超出現在的實際數字的。
昆山的城市級別不能單獨申報地鐵,財政收入只會更加緊張,只多建一條地鐵不會改變交通現狀(大規模密集成網不可能),基于這些事實,目前務實的做法是建設城市高架路、快速路,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未來幾年,昆山拿出建9號線一半的錢,也就是100億,可以建設30、40公里左右的高架路,如果規劃合理,它解決的城市擁堵問題是幾條地鐵都不能比擬的。
因此,9號線一期不經過昆山,是讓大家失望的事,但不一定是壞事。在9號線二期批準前,昆山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