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沖上熱搜的 “職業閉店人” 了解一下,
根據權威機構的數據統計,2023年國內預付費商家共計54,726家,其中有27,362家(50.1%)在1年內宣布關門。更為恐怖的是,在這27,362家關門商家中,有23,257家(85%)都遭遇了"職業閉店人"的介入。
這些"職業閉店人"通常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現,他們會先幫商家規劃好關門、跑路的全套方案,然后接手處理后續的維權問題。他們的終極目的就是讓老板們能夠安全逃脫債務,而將損失全部轉嫁給消費者。
職業閉店人的"黑暗"操作套路
這些"職業閉店人"通常是一個完整的團隊,分工明確。他們的套路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找到經營不善的老板 他們會主動聯系一些經營陷入困境的商家,以"幫助止損"的名義介入。
更換法定代表人 他們會找一些沒有還款能力的"背債人",如老人或無業人員,讓其成為新的法定代表人。這樣一來,原老板就可以逃脫債務糾紛。
大肆促銷收割最后一波韭菜 在正式閉店前,他們會大搞優惠促銷,誘導消費者大量充值,賺取最后一筆。
銷聲匿跡,消費者難維權 最后,他們會徹底關門,銷聲匿跡。消費者想要維權,卻發現法定代表人根本無還款能力,而真正的老板也早已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