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幾年后發現大多數的人生其實都是
讀二十年書,還30年房貸,剩下二三十年在為醫院做點貢獻。 想必大家讀完心里都很沉重,因為很多人的確就是這樣的。
年輕人自己從小就很聽話,也很認真努力地讀書,學習成績一直也是中上,沒有談過戀愛。
但最后這樣人們眼中的好孩子讀了20年書,出來工作20年不也還是還不完房貸嗎?
大多數人都是在7—19歲不停的學習考試,往腦海里流水線一樣的植入一些東西; 20—24歲,在對學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選擇專業; 25—28歲,在對社會運行機制毫無概念的情況下,被要求選擇工作; 接下來還要在對愛情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被要求選擇過一生的伴侶。 然后所有的東西都沒整明白的時候,就被要求生孩子, 然后又教育自己的孩子重復這麻木的一生,并把這稀里糊涂的過程傳給下一代。 年輕人發現自己這些人不過都是教育創造出來的NPC,為了給那些付費玩家提供更好的體驗。
自己辛苦努力工作、吃苦耐勞,以為憑借著良好的工作表現就能獲得更好的工作結果,
但現實是,那些會搞關系、會喝酒的人能輕松地平步青云。
所以他就很迷茫,感覺自己的人生就像有軌電車一樣按著別人設定好的從起點開到終點,然后下一代又從起點開到終點,循環往復。
所以他就感覺自己人生其實自己并沒有做主,自己就像個提線木偶,被別人提著,看不到未來。
前20年好好讀書,然后30年還房貸,最后20年給醫院做貢獻。 其實這話也不太對,因為不需要最后的20年,很多人在青年、中年就已經開始為醫院做貢獻了。
大街上到處開的是藥店,現實就是這樣擺在我們面前。
老板就發現
30年以前他們廉價招的農民工,30年以后他又廉價地招一些大學生。經過了解這個老板發現這些他們廉價招進來的大學生,就是當年他們廉價招進來的農民工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 分享山東現代詩人臧克家的《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他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他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他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他抬頭望望前面。
[ 此帖被楊帆啟航在2024-04-28 09:28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