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跑偏就一定要做四輪定位嗎?多數司機發現汽車跑偏,第一反應都是認為輪胎和懸掛系統出問題了,就慌忙去做四輪定位。
其實汽車跑偏有很多種原因,例如胎面花紋磨損的程度不一樣會跑偏,懸掛系統設計有問題或懸掛受傷、變形、移位;轉向系的好壞也將影響汽車的直線行駛、等等多種原因。
但,并不是所有的汽車跑偏都要做四輪定位,想知道什么情況要做四輪定位,咱先看看什么是四輪定位?
先不看概念,先看現象,很多車友可能遇到過以下情況:
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看出,四輪定位的目的就是恢復車輛的直行性、行駛穩定性和轉向自動回正作用等,并減少輪胎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為什么要用“恢復”一詞?因為四輪定位的最終目的不是讓你的車擁有比以前更好的底盤性能,而是通過調節車底盤各部件的位置,使其恢復到出廠設置。
由于車輛的四輪、轉向機構、前后車軸之間的安裝應具有一定的相對位置,這個相對位置是廠家制定的標準值,如果發生偏差,汽車就會出現多種故障問題。
調整的懸架定位角度主要為:外傾角、后傾角、前束角、主銷傾斜角
這個東西我們沒有必要了解的那么清楚,大概了解原理,主要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做定位就可以了。
首先一定要有一種意識,四輪定位不是保養,它其實是一種維修的手段。
說直接點,就是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做四輪定位的,只有車輛出現問題時才需要做四輪。
而相對來說,那些經常上馬路牙子(特別是從前輪上)或經常快速通過減速帶,以及發生交通事故等意外遭遇撞擊的車輛更容易導致車輪定位出現偏差,進而表現出以下問題,就需要注意了:
就是車輛出過事故,傷到了底盤,比如說前橋,羊角,避震,橫向拉桿等等這一系列的底盤件都傷到了,那在修完車以后就需要做四輪定位。
沒出過事故,但是修過底盤上的一些零部件,比如避震羊角等部位,在換好新的配件后,需要重新做一次四輪定位。
輪胎出現了嚴重的偏磨,可能磨輪胎外側,也可能是內側,平時開車時我們不會仔細檢查輪胎,但我們建議每2萬公里或1年時認真檢查一下輪胎胎況,看是否有偏磨現象,如果發現我們常說的吃胎現象時,就需要做四輪定位了。
車輛在行駛中出現了很明顯的跑偏。正常情況下,方向盤是正的那車子在沒有外力的影響時,應該走直線。
但假如方向盤是正的,但是在行駛中車往一側偏;或者你在開車時,把方向盤掰正了,你一松手它自己就往右或者左側偏一點。
如果有這兩種情況,先檢查一下轉向機等底盤上的零件是不是有壞掉的,假如一切正常,那就需要直接做定位了。
如果有零件壞了,那就換了新的以后再做定位,千萬不要一有情況就去做,有零件壞的話,就算當時定位好了,你跑一段時間后就又會跑偏,這樣你就純粹是浪費錢了。
如果你的車以上問題一個沒有,你也沒有感覺到底盤有任何異樣,那四輪定位還是不要做了,而且建議四輪定位不要輕易做。前兩天,我在某論壇看到一位車友去做四輪定位就遇到這種情況:
再者如果只是修補輪胎,很多時候只需要做動平衡就可以了,沒必要做四輪定位。
因為,一旦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做了四輪定位,在之后的使用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四輪定位偏差,影響車輛行駛的情況。
最后,到了很多車友比較關心的問題了,做四輪定位多少錢? 市面上的價格并沒有明確的標價,一般價格在100-300元之間,如果在4S店稍微貴點,由于汽車4S店有原裝標準規范變量值,更技術專業,數據信息更精確。但價位也會相應要貴一些,一般在300元上下。
這主要取決于兩樣東西,一是儀器,二是調整難度、工作量。
第一個,儀器價格你從網上基本都可以查到,具體價格不等。
第二個調整難度。至于難度怎么判斷,道理我們都懂,但沒幾個人明白怎樣算“難調”,怎樣算”不難調”,這還要跟具體情況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