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58537
鄭氏婦科第二十九代傳承人吳紀祖
仁心仁術 福澤杏林
我們心中永遠的名中醫
1943年1月,出生于江蘇省昆山市
1962年12月-1966年,在昆山縣中醫學習班學習中醫,師從全國名老中醫鄭紹先、昆山名中醫張勤安
1968年8月,分配至昆山縣大市鎮衛生院工作
1976年1月,調至昆山縣玉山鎮衛生院工作
1985年1月,調至昆山市中醫醫院工作,退休后返聘,曾任醫院大內科主任
1986年9月,蘇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蘇州市先進工作者
*****8月,獲評昆山縣優秀專業技術人員
1996年4月,昆山市人民政府記三等功
1999年3月,獲評昆山市首屆“昆山名醫”
2001年3月,蘇州市人事局記三等功
2003年2月,昆山市人民政府記三等功
2010年6月,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性人物
2018年5月,獲得昆山市鄉土人才之文化傳承獎
2019年8月,獲得“昆山醫學貢獻獎”
03:33
歷 史 回 眸
一、立心志:為從小想當醫生的夢想而學習
問:吳老好,請自我介紹一下,您是如何跟醫學結下淵源的?
答:我叫吳紀祖,是1984年6月26日進入中醫院(工作),現在是鄭氏婦科第二十九代傳承人。我呢,從小就想當醫生。1961年高中畢業,安排我去做了代課老師,代了一年。在這一年里面,我聽說,鄭紹先[1]老師他提議,就“集體教、個人帶”的形式來開個 “昆山中醫學習班”。那個時候大概有三十幾個人,我也去報名了。報了以后,他們批準了,叫我到人民醫院去,那時鄭紹先老師也在人民醫院中醫科當科主任,他就安排我跟張勤安[2]老先生學習,他也是昆山有名的老中醫,他那時上午病房各科會診,內外婦兒科他都要去的,下午多余時間他就看門診,我就跟他學習,進病房、門診。六年了,到1968年結業,結業以后就分配我到大市衛生院工作。去了七年半后,再調出來,到昆山玉山醫院,又是九個年頭,那么接下來到中醫院了。進中醫院我做了(中醫),因為原來也一直跟鄭紹先老師的。鄭紹先老師對我印象很好,相當的好,不是一般。他對我很好,覺得我很用心。中醫院建院的時候,這里跟玉山醫院分開了,他就要我到中醫院來。
▲20世紀60年代老照片
二、承師恩:為群眾所信仰的中醫學而堅持
問:你涉獵的醫學領域很多,怎么最終成為鄭氏婦科第二十九代傳承人?
答:我開始跟的老師他(張勤安)內外婦兒科都會,我記憶當中最深是,那幾年乙型腦炎很猖獗,全國都有,這是一個瘟病,好多小孩都受到傷害。老師很有經驗,所以我這方面呢是用了一點心。但是(從)醫雜病、內科轉到婦科來,我必須要通過一番努力的,鄭老師既然用了心思叫我跟他,我不能辜負他的期望。在婦科方面,我認為既要學習現代醫學的東西,又要把老早中醫傳承的知識繼承下來。
▲吳紀祖老先生結合現代醫學檢查進行中醫辨證
問:你跟鄭老的故事中什么是你印象最深的?
答:(鄭紹先)他一直跟我們講:中醫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這個是群眾信仰的醫學。現在醫學發展的快,你不要受到沖擊就消極了,還是要做下去,不會沒飯吃的。
▲吳紀祖和老師鄭紹先合影
三、續四診:為“望聞問切”的驗證而進取
問:為什么要這么努力的傳承中醫?
答:中醫是一個臨床驗證醫學,它不是數據醫學,通過四診——望、聞、問、切,收集資料、材料,在幾分鐘里面你要把病人的病史收集起來,然后加以分析、加以總結,歸納成一點。這是什么病?什么型?用什么方、什么法開方子?方子里面還有老師的個人經驗,他歡喜用這個,他不歡喜用那個,但是病都可以看好,殊途同歸。還有各種辨證法:有臟腑辨證、陰陽辨證、經絡辨證、表里辨證等。如何鑒定中醫的效果,一是看病人的回答好不好,這個你可以通過復診情況知道。第二個,看西醫的檢測數據有沒有好轉。兩者相結合,來評論結果。
問:您如何處理醫患關系?
答:醫患關系很重要。服務態度、講話談吐,講話語氣不能生硬,病人也要聽和氣的話,不要聽硬話。如果你不注意,語氣不好了或者看的不厭煩了,下回病人可能就不來了。再有,你看好了一個病人,可以帶來一片。你在一個村子里看壞了一個,就一個人都不來了。所以看病,要努力看好,才會逐漸地增加你的名聲。
問:在院30多年,您有沒有病人或病例,讓你覺得做中醫是自豪的?
答:那總歸有的,特別是不孕癥。我看好的不孕癥病人多了,他們來感謝我的也多了。以前有拍照給我的,(不孕癥治好后懷孕生產)把小寶寶的照片寄給我。
▲吳紀祖老先生和他的“喜悅”
四、傳中醫:為堅持中醫道路而永遠姓“中”
問: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中醫院一代比一代(發展)騰飛,到現在更加好了,事業興旺了、名聲也有了,符合群眾的需求。我很高興,我本身是中醫,總歸希望中醫發展。
問:對年輕醫生的囑咐?
答:走這條路,你不堅持走中醫這條路,你不可能成為中醫名醫的。你一天至少要看30個病號。中醫中藥可能因為煎制比較麻煩一點,那么靠下面來改變這個方法。再有,你是不是可以用其它的辦法,比如中成藥來提取,做成一個比較方便的東西。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可能也好一點。讓下一代努力,所以我說,做中醫的下一代必須要堅持走中醫這條道路,而且還要讓中醫一直姓中,永遠姓“中”,不管你(還剩下)幾個人,只要把中醫傳下去,就會越來越興旺。
▲2011年吳紀祖老先生收徒拜師,陸愛芳正式成為鄭氏婦科第三十代傳承人
▲1985年昆山縣中醫醫院獨立建院合影
文中注釋:
[1]鄭紹先:昆山市中醫醫院名譽院長、原副院長,鄭氏婦科第二十八代傳承人
[2]張勤安:昆山市人大代表,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原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本文內容節選自吳紀祖老先生口述訪談記錄,文中部分照片由吳紀祖老先生提供。
UID:980315
UID:948164
UID:557519
UID:1002129
UID:725729
UID:643350
賞
我要提現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
電話:0512-57993030工作日 8:30-17:00在線廣告熱線:18012662666緊急聯系:18888186330
昆山阿拉丁網絡傳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14-2019 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00152 蘇ICP備10046361號-25
未經昆山論壇官方授權,任何APP及第三方平臺嚴禁轉載及使用昆山論壇內容,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