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后當和尚,父母哭求攔不住,9年后說出原因
一提到“北大數學天才”,我們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會是韋東奕“韋神”。
但其實,在他之前,還有一位學長,也被身邊同學譽為“數學天才”,甚至也曾名聲大噪,引起過轟動。
不過,這位學長走的路,卻是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他就是柳智宇。
一:“數學天才”柳智宇
柳智宇于1988年出生于湖北武漢,爸爸是高級物理老師,曾教出多個物理競賽獲獎者,媽媽是一名工程師。
而正因為出生在這樣的高知家庭,他從小的生活,除了學習,便再沒有其他事。
到初中時,柳智宇的數學天賦已經嶄露頭角。在大部分數學測試中,他都能拿到滿分。
因此,他被同學們稱為“數學天才”。
高一時,他寫了一篇論文,叫《冪數列求和縱橫引論》。一看這個標題,我們也知道,肯定講得很深奧,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看懂的。
論文答辯時,一位老師問他:“你是怎么想著要去解決世界性的難題呢?”
柳智宇淡定地回答:“我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構思了。”
果然是牛人,思維方式都跟別人不一樣!
也正是這篇論文,讓他拿到了省級大獎。這下,他不僅是“數學天才”,更是“超級學霸”了,同學們也升級了對他的稱呼——柳神。
既然都被稱為“柳神”了,怎能不干點大事呢?
別急,機會很快就來了。
高二時,柳智宇參加第31屆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競賽中,他一舉奪魁,為中國隊拿下了唯一的一枚金牌。
自此名聲大噪。
第二年,他被選入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并參加了當年的國際奧林匹克競賽。
這一次,他再次奪得冠軍,獲得金牌。
太優秀了!
這樣的人才,自然會受到高等學府青睞。隨后,他就被保送北大,前程似錦、前途無量。
只是父母不會想到,數學,既成就了自己的兒子,卻也讓他們“失去”了這個兒子。
二:北大畢業后當和尚
由于考高中時,柳智宇是作為武漢理科尖子生,被選拔進入湖北最好的高中,入讀全校最好的理科實驗班。
所以,他們整個班級學生肩負的,是“為母校爭光”的責任。
而又由于他出類拔萃,所以在高二時,學校為了讓他安心備考競賽,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單獨的辦公室。
他平時很少去上課,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間辦公室里研究數學。
這讓他很是壓抑,甚至有了想要退賽的沖動。最后還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勸說下,他才堅持去參加了比賽。
也正是這間小小的辦公室,讓他接觸了不一樣的世界——佛學。
他在此期間讀了大量佛經,為后來的人生選擇,埋下伏筆。
進入北大后,他參加了一個社團,正是這個社團,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個社團叫“北大耕讀社”,理念是回歸傳統文化。平時成員們聚在一起,就是研究儒家經典書籍,后來也會談談禪學。
2007年,耕讀社創始人剃度出家,由柳智宇擔任社長。
在此期間,他開始頻繁參加一些佛學活動,還四處拜訪高僧。
2010年,他申請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不管怎么看,此刻,他都是天之驕子,前途不可估量。
可就在這時,他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讓所有的老師、同學驚掉了下巴——他要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出家當和尚。
消息一出,轟動全國。
人們怎么也想不通,好好的天才,大好的人生路不走,去當什么和尚?
媽媽更是哭天搶地,氣得大病一場。
但世俗的牽絆,終究沒能攔住柳智宇,他義無反顧地,皈依佛門。
三:9年后說出原因
我們很可能沒法理解,柳智宇有這么高的起點、這么多的榮耀、這么多的光環,為什么要遁入空門出家為僧呢?
出家9年后,作為北大校友,他參與了北大荊楚講壇演講,首次在武漢講他的佛系人生。
他是那樣從容、淡定、平和、寧靜。
他心憂天下,想要讓所有人都快樂。他關注人們的心理健康,甚至將佛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創辦了“佛系心理咨詢”。
他開設賬號,分享佛法和心理知識,開導那些受心理困擾的人們。
在學生時代,他為父母而活、為學校榮譽而活。
但出家后,他才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這就是他出家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也漸漸理解了他,甚至還支持他,這也算一種幸運吧。
不管是北大畢業,還是普通的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
有人選擇名,有人選擇利,而有人選擇了修行。每一種選擇,都是一種人生。即便不理解,但尊重并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