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58539
2024年6月21—23日,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物理醫學與康復專科學專科分會主辦,長三角智慧康復專科聯盟協辦的《第二屆東方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議暨長三角智慧康復專科聯盟會議》在上海華山醫院召開,旨在促進和推動長三角地區康復治療技術的規范化和提高。
昆山市中醫醫院康復科6名青年康復治療師組成的2支隊伍踴躍參加,經過兩天的筆試和操作競賽的激烈角逐,成功從40多支隊伍中成功殺出重圍,取得團體三等獎的好成績。
突發變故沉著應對不放棄
這次比賽完全參照國賽標準,在上海華山醫院和上海六院兩個賽場,分別匯報康復治療技能大賽和康復團隊病例匯報比賽。為了在此次高水平競賽中發揮所長,康復科青年們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復習和演練。然而在賽前一周其中一名隊員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出比賽,打破了原定計劃。計劃突發改變,康復團隊依然克服重重困難,緊急尋來替補隊員,最終和主辦方多次協調后順利變更參賽名單,并重新開始分配任務和學習計劃。
挑戰群雄展現堅韌硬實力
6月21日晚的理論筆試中,由王嫄欣、張朱茜和趙毅組成的隊伍奪得筆試第二的好成績,超越上海華山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和上海中山醫院等代表隊,另外一支隊伍由康復科新人潘琦、李宗澤和于芷雯組成,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獲得團體三等獎的佳績。
華山醫院賽場:于芷雯、李宗澤、潘琦
華山醫院賽場:張朱茜、王嫄欣、趙毅
3分鐘匯報背后是切實有效的康復
技能與3個月的病例打磨準備
在6月22日上午完成技能操作考試后,青年治療師王嫄欣和張朱茜繼續趕往上海六院參加康復病例匯報決賽。匯報題目《一例開顱術后出現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患者的康復體會》,通過線上初選,并成功進入線下總決賽。青年治療師王嫄欣經歷了賽前3個月的多次打磨和準備,作為全場最年輕的參賽選手,有幸站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和眾多上海知名三甲醫院的選手同場PK,從容應對各位評委專家的提問,展現了我們昆中醫人的風采,也是醫院康復青年的一段寶貴經歷。
上海六院賽場:王嫄欣匯報《一例開顱術后出現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患者的康復體會》
病例展示
患者在北京三甲醫院行癲癇病灶切除術后,出現張口受限顳下頜關節活動不利等問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過友人轉介,來到昆山市中醫醫院康復科就診,康復醫師制定詳細康復方案,為患者進行針對性物理因子治療、關節松動訓練和針灸治療,一周治療后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康復治療前
康復治療后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一種常見而又“冷門”的疾病,主要表現是疼痛、異響和張口功能障礙等。昆山市中醫醫院康復科開設顳下頜關節康復門診,年門診人次超800人,運用“3M”治療理念結合中醫藥特色,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王嫄欣康復治療師所匯報的《一例開顱術后出現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患者的康復體會》病例報告,讓大家深入了解了這種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得到了康復專科聯盟的肯定!
本次技能競賽是康復青年醫師學習交流的平臺,在備賽中增進理論與技能水平,在比賽中交流借鑒、取長補短,在比賽后總結經驗,繼續精進,展現了昆中醫青年醫師專注、活躍、敢于挑戰的精神風貌!期待青年醫師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繼續前行!
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簡介
歷史回眸
科室由針灸科、推拿科、康復科三部分組成。近年來,科室依據就診患者疾病譜構成和自身特色優勢,初步形成以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面神經癱瘓和中風后遺癥為本科的優勢病種;依托重點專科平臺,優化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強化中醫內涵建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先后創建成為蘇州市中醫臨床重點專科、蘇州市醫學重點學科。
科室現狀與人才梯隊
科室現有醫師22人,康復治療師21人,其中主任醫師4名、 副主任醫師8名、主治醫師6名、住院醫師4名、副主任康復治療師2名,主管康復治療師4名、康復治療師15名。科室人員結構較為合理;其中博士后1名、醫學博士2名、博士在讀2名,碩士11名、姑蘇衛生重點人才1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和“333”工程培養對象各1名,入選省衛生國際交流支撐計劃1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外向型優秀骨干人才1名。
醫療工作能力
專科在常規體針、耳針、埋線、拔罐和艾灸的基礎上,陸續開展經穴埋線新方法治療功能性便秘、失眠和肥胖癥;同時在夏令三伏推出龜板灸、隔鹽灸、長蛇鋪灸及穴位敷貼等“冬病夏治”治療手段,凸顯中醫特色,提高臨床療效。圍繞體虛反復發作、亞健康患者,推出頸椎病、腰椎病和關節炎等系列膏方,體現全程康復的理念,特色“中醫供給”滿足百姓的多元健康需求。
目前康復科開設專科門診有顳下頜關節康復、骨折術后康復、頸肩腰腿痛康復和面癱康復門診等。針對目前中風、截癱、腦癱、顳下頜關節紊亂、骨折術后功能障礙和運動損傷康復等,運用現代康復Bobath手法、Rood技術、PNF訓練、3M治療、關節松動術及作業治療等方法,結合腦循環系統治療儀、語言障礙診治儀、半導體激光、經顱直流電刺激儀和MOTOmed智能康復訓練系統等先進的康復器械,較好地促進患者功能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基于生物力學的脊柱微調手法和小針刀技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枕寰樞失穩、脊髓型頸椎病、頸腰椎間盤突出癥和重癥肩周炎等難治性頸肩腰腿痛的非手術治療方案。2014年從中醫經典筋痹理論著眼,糅合當今的激痛點學說,創新采用芒針雀啄恢刺法,有效便捷地診治平素較為棘手的筋傷疾病。
近年來科室承擔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項目1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課題1項、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3項、蘇州市科技局課題2項、昆山市科技局課題3項。榮獲江蘇省中醫藥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一項、蘇州市醫學新技術二等獎二項、昆山市醫學新技術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發表核心專業期刊論文15篇,SCI論文3篇。承擔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等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本科班針灸學床邊教學及江蘇大學臨床醫學本科班(昆山)的針灸學和推拿學教學工作等。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
UID:126044
賞
我要提現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
電話:0512-57993030工作日 8:30-17:00在線廣告熱線:18012662666緊急聯系:18888186330
昆山阿拉丁網絡傳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14-2019 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00152 蘇ICP備10046361號-25
未經昆山論壇官方授權,任何APP及第三方平臺嚴禁轉載及使用昆山論壇內容,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