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夢開始的地方還是一片農田,彼時國家級開發區的規劃里沒有它的身影,首批沿海開發區名單里也沒有它,由縣城自費創辦的昆山開發區卻一路高歌猛進,闖出轟動全國的“昆山之路”。
“昆山曾是蘇州的‘小六子’,墊底。1985年,昆山開發區建設起步,我們是昆山開發區第一家外資企業,也一直是業內頭部企業!币患沂痔咨a企業的總經理涂正東表示,“建廠時道路尚未修繕,周邊都是農田,我們人工將設備搬進去,最重的設備8、9噸!蓖空龞|的回憶里既有起步的艱難,也有初次接觸外資企業的陌生!拔覀兪翘K州市第一家外資企業。”由于沒有經驗可循,為了項目審批,工作人員前往上海、南京100多次。
如果說從0到1過程的艱難還有所預料,那從1家企業到2家到10家,到1000家企業的發展速度,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1992年,昆山開發區獲批國字號,成為昆山經濟發展展示的重要窗口,F在,昆山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前四。
與新廠區前后而起的還有一棟棟多層居民社區,成了產城融合的“規劃雛形”。智能化、數字化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廣泛應用,讓昆山開發區的產城融合、社區管理也浸潤著幾分產業特色。
“三四十年前建造多層居民樓是件了不起的事,昆山開發區首批商用居民樓就在我們社區。近八成的村民因為昆山開發區建設,放下鋤頭,穿上工裝,不少人也從平房住上了樓房。”西河社區書記胡軍介紹,如今,居民們住在外立面粉刷一新、里外都干凈敞亮的小區,還能拿到村集體資產的分紅,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