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4-07-19
, 來自:江蘇省0==
近日
省教育廳發布
2024年江蘇省基礎教育
內涵建設項目公示名單
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
昆山市信義小學
2項教育改革項目成功入選
江蘇省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是我省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而實施的一項創新行動,也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教育強省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
石牌中心小學校文化底蘊深厚,始終堅持“在鑒賞中熏陶、在體驗中感悟、在參與中提升”的美育實踐思路,將昆曲文化浸潤與傳承作為學校推進美育教育的源頭活水,逐步形成“探究美、體驗美、創造美、展示美”的育人體系,先后被評為江蘇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美育基地學校、蘇州市昆曲文化特色課程基地。
項目從傳統美學的審美視角出發,遵循“美浸生活、美潤人生”的理念,通過環境濡化、課程建構、實踐養成等方式將“鄉土文化”內化為“鄉土情懷”“家國情懷”,培養學識博雅、氣質儒雅、志向高雅的“優雅生活者”。
盤活校內外學習資源,不斷為綜合育人提供多元場域。校內營造昆曲文化特色課程下的關聯性、主題性“物型空間”群,校外開辟昆曲小鎮特有的校外實踐基地,有效轉化育人空間,在美學潤心全場域下的主題學習中釋放出教育價值。
將傳統美學教育與基礎課程、特色課程、活動課程相融合,借力社團和特色體驗活動,打造“大美昆曲、中國智慧、蘇式工藝、紙上乾坤、氣韻生活”等五個主題型課程群落。推進全方位覆蓋、多渠道滲透、文化與情感相融的綜合育人模式。
以兒童的快樂體驗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倡導“雅生情、樂中學”的雅樂課堂,構建“五維四步”教學實踐模型,制定相應的課堂觀察量表,提升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以美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信義小學作為我市勞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龍頭校”之一,依托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耕讀文脈,該校已擁有十年農耕實踐經驗的積累,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農耕勞動教育資源。此次項目入選是繼獲評江蘇省勞動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第五批品格提升工程精品項目后,該校在耕讀教育方面又一次新跨越、新探索。
隨著傳統鄉村時代向后鄉村時代轉型,耕讀教育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使命:將耕讀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科學教育的創新理念相融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信義小學以此為發展目標,努力實現耕讀教育從求善向求真的轉身。
學校構建了“三階五維”信義耕讀大科學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創設長課、短課、聯課、微課,整合數學、科學、勞動、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學校立足耕讀學習空間,構建了賦能課堂教學的聯動型學習范式。多元學習空間提供了學習境脈的有效載體,以基于學科、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設計、基于挑戰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習者構建指向高階思維的完備知能體系。
學校打造多維智能的空間學習場域,變革非正式學習與正式學習的界限,將講臺思維轉變為平臺思維,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靈活、開放、智慧、功能復合的多樣態學習空間。具體分為四個部分:“兩館一場”“兩廊兩站”“一梯四墻”“三園六室”。
“信義耕讀評價雙模式”是一種關注學生整體成長與進步的過程性評價模式,分為“惇信常規性評價”“明義表現性評價”兩個維度。在這一系列評價中,始終注重科學素養和品質的培養,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助力學生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培養少年科學家的信義耕讀實踐是在呼應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部署后的迭代升級。該實踐著眼于未來,將“信義”內涵聚焦于科學求實精神,以培養少年科學家為目標,以生物學為突破口,拓展至大科學教育系統,重構課程體系,更新學習范式,再造學習空間,轉變評價方式,深化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實現“后鄉村時代”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來源:昆山教育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