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經歷過很多老師,但實話實說,師生間有的相處融洽,有的劍拔弩張,更多的是平淡無奇,隨著時間流逝而漸行漸遠,能在多年之后,還能保持聯系的師生關系,就顯得愈發珍貴和難得。很榮幸,我就有這樣的一位老師,每年的教師節,都會給她發個微信,聊聊近況,表達一下祝福。
說起來,這位老師今年要70出頭了,初中三年都是她帶我們班,那個時候她就快五十歲了,干瘦干瘦的,既是語文老師又是我們班主任,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老師常拿一個高高的水杯,里面沖的是板藍根,倚在門口,一邊小口啜飲著滾燙的熱水,一邊盯著我們上自習。
那時候我學習很用功,常常挑燈夜讀到深夜十點才睡覺,奈何自己愚鈍,成績卻鮮有提高,于是問老師為何自己如此努力,學業卻不能精進,時隔二十多年了,我仍然清晰地記得老師當時跟我說的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那時候傻傻的不知何意,后來查了詞典,才明白是老師在勉勵我持之以恒,終有所得。
我一直很喜歡學語文,開學新書發下來的時候,會拿著語文書當課外讀物一樣津津有味地看一遍,每逢語文考試,尤其是作文階段,下筆常常會沉浸其中,進入一種無我的狀態,鈴響交卷,抬頭時卻似大夢一場。還記得當時學《三味書屋》時,老師讓我們以不必說XXX,不必說XXX,不必說XXX,但是XX就XXX造句,我早已忘卻當時我造的什么句,只記得被老師拿到語文組去展示,對于一個初中孩子來說,7分尷尬中還有3分小得意。
我本家貧,老父親對我的學習也很輕視,抱著一個能讀則讀,不讀就下來干活的心態,我的學習成績也就是中上游水平,談不上好,也算不得差,臨近初三,學校來了些職高技校的人做宣講,據傳言,送一個學生去職高技校,老師會有50塊返費。老師要我家長來商量下我的出路問題,老父親說要農忙,沒工夫,讓我姑姑代為出席,老師都驚詫如此重要的事,家長為何會缺席,老父親的意思是要我去職高,學個電焊,將來去船廠干,豈不美哉(同村有孩子學電焊,在船廠做活掙了錢),但老師卻很反對,極力勸說姑姑,一定要讓我考高中,她的意思這個成績完全有能力沖一下高中,此時主動放棄中考,豈不自毀前程?姑姑做不了主,回家跟我們父子說了此事,老父親頭一次覺得,看來兒子還有戲,要不試一試?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沒想到老師如此看得起我,眼淚差點就要奪眶而出了。
于是初三一整年我都在瘋狂努力,成績也隨之逐步提高,成績提高又帶來信心和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也就形成了正循環,難以想象那時候,全村的燈我家是第一個亮的,3點就起床聽英語聽力,整個初中三年的單詞寫在掛歷紙后面貼在墻上,每日背誦朗讀,放學路上一邊騎著我那28大杠,一邊默背古詩文,卡殼了,車子停下來,拿出書看一眼,再繼續騎車,也就是那一年,成績肉眼可見的突飛猛進,最后中考成績全校23,全班第四,語文單科全校第二,跟第一名僅差2分的好成績,發榜的時候,我還穿著拖鞋,跟老父親從水田里剛出來,顧不上洗涮,騎車飛奔學校......
考上大學后,有一次回初中看望老師,她還和以前一樣,一手拿著水杯,泡著板藍根,倚著門框盯著學生自習,我與老師聊起這些,彼此都很感動,臨走時,我給老師深深的鞠了一躬,后來聽學弟們說,那天老師高興壞了,跟她的學生們說,我教過的學生,上了大學還來看我,還給我鞠了一躬~~~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其實都需要個領路人,很榮幸的是,在學生時代,我能遇到這樣的一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