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樓主是個善良,通情達理的人。老人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吃了不少苦,養成節儉習慣。昆山教育家朱柏廬先生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屢恒念物力維艱。影響了幾代人。現在生活好了,沒必要象過去那樣找苦吃,可給找些社會上發生的事例來轉化她的思想,比如,有撿了放謝性物品致人死之,還有撿了帶傳染源的致人生病,治療費用大于撿到東西的價值!我是50后,吃過玉米芯磨的粉做的饃,經歷過60年代全國三年自然災害,和局部省70年代雹災,那時在插隊,人無糧馬無草,靠國家每人每月18斤救濟糧度日!現在也撿東西,不過只撿螺母,螺絲釘,小孩的自行車掉了螺絲給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