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老外紛紛被我們龐大的自行車大軍所震驚,早期結婚三大件就是指自行車,手表、收音機,電視機這幾大件。昆山從70年代到九十年代,城鄉道路也修得越來越整齊,一開始基本都是石子路,石板路,后來隨著鋪設砂石路、水泥路 城市也變大,所以自行車快速進入了千家萬戶。
我家里第一輛自行車大約購于1976年左右,前面橫杠還有一個木質的三角座。大一點后坐到書包架,記得腳還被擠到車輪里。那時候我能唯一會的就是趁自行車停的時候,坐在上面原地騎,以此為樂。80年代開始自行車逐漸增多,品牌也豐富起來,從海獅到永久、鳳凰、飛鴿、大雁等不斷涌現,城市里26吋輕磅不斷占據主流,款式呈現多樣化有女士的。笨重的28吋重磅車大部分用來載貨。讀小學時已經學會騎自行車了,那時候個子矮夠不到,只能斜跨著三角杠騎,就是左腳踩在左邊踏板上,右腳則穿過三腳架,踩在右邊的踏板上,剛開始兩腳踩踏板的時候通常只是踩半圈,熟練了可以斜著車子整圈踏板騎下去,那時候摔跤還是難免的,手掌擦破,膝蓋磕破是經常的事情,摔了爬起來龍頭板板正繼續騎。
當時很多人都到亭林路體育場,一圈一圈的練著,而我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是讀初中的時候家里給買的鳳凰牌,后來又買了永久,一直到高中前前后后買了十幾臺以上的車,90年代偷車賊猖狂,我最快的被偷記錄是上午買的車,還沒上牌回家吃個飯就被偷了。估計我是朝陽派出所報案被偷自行車最高記錄了---17輛自行車再加一輛摩托車。當時自行車都要上牌,還要繳納費用,新車上牌要提供發票。車子沒有了,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但一次整理抽屜的時候找到了7本自行車行駛證和發票。 后來的幾年里,自行車越來越少,逐漸被木蘭輕騎、摩托車等代替,現在自行車則變成各類運動休閑的。時代發展很快,許多東西都被一股腦兒掃進歷史的角落里面,現在只能從腦子里回憶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