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于正常的現象。高血壓是指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患者既往診斷為高血壓,即使目前血壓控制正常,仍需診斷為高血壓。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占高血壓患者的 90% - 95%。其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年齡、不良生活習慣(如高鹽飲食、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等)、肥胖等多種因素有關。
有明確的病因,即由某種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如腎動脈狹窄、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這類高血壓如果能找到并去除病因,血壓有可能恢復正常。
血壓持續在高水平狀態,血管內皮可由于承受壓力過大而受損,出現瘢痕樣增生,血管彈性降低甚至動脈夾層。同時,高血壓還可引發血管炎癥反應,最終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長期高血壓會使心臟負擔加重,導致心肌肥厚、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高血壓患者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 2 - 4 倍。
高血壓是腦卒中(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可引起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可導致腎動脈硬化,影響腎臟的血液供應,引起腎功能減退,甚至發展為腎衰竭。
高血壓會使眼底視網膜動脈硬化,出現眼底出血、視網膜脫離等病變,導致視力下降、失明。
合理膳食:控制鹽的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 5 克。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等的攝入。
適量運動:堅持有規律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等,每周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運動有助于控制體重、降低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
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減輕體重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還會加重高血壓對心腦血管的損害。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如果通過非藥物治療血壓仍不能達標,就需要使用降壓藥物治療。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壓藥物,并按時服藥,定期監測血壓。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用降壓藥,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以減藥甚至停藥。只要自我監控好血壓,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壓藥,調整用藥種類及用量,90%以上人的血壓都能降到正常范圍!
一些高血壓患者覺得血壓越低越好,其實過猶不及。
血壓過低,會造成重要臟器缺血缺氧,損傷臟器功能。合理范圍的血壓,才能防止并發癥的危害,有效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從而降低腦中風、心肌梗死、腎衰竭等的發生。
具體降壓的目標,應視患者情況確定。平穩降壓才是硬道理!快速降壓不僅無益,反而會增加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風險。
總之,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管理和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來源: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