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那輩人,尤其是農村的,讀過書的很少,從很小就要開始干農活,這一生基本上都是和田地再打交道,忙碌了一輩子,在他們看來,種好田,吃飽飯,穿暖衣,就非常滿足了,因為曾經餓過,凍過的經歷對他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以至于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說簡單點就是他們習慣了這種停不下來的生活,雖然現在生活富足了,反而閑不來下,因為閑下來他不知道干啥,麻將麻將不會打,大字又不認識幾個,因為拆遷拉家常也沒有原來在農村方便,等等等原因,就是找點事做,和有錢沒錢關系不大(當然不排除個別確實生活困難)。再舉個例子,老式的戰爭片《地道戰》,他們那代喜歡看,我們這輩喜歡的已經不多了,到了我兒子這輩基本上沒人看了,或許這就是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宿命,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代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