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4-11-06
, 來自:江蘇省0==
近年來,昆山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五百行動”,按照百村共美“54321”工作部署,通過點位、線路、組團的打造,點線面結合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片區建設過程中,各地立足不同的資源稟賦、基礎條件,逐步實現環境有提升、風貌有特色、產業有發展、組織有活力、治理有成效、管護有機制,各揚所長、各美其美,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片區建設重點村(涉農社區)。
昆山市周市鎮市北村位于昆山市周市鎮東北部,東鄰太倉雙鳳鎮,北與常熟蔣巷村毗鄰,青陽北路貫通南北,蘇昆太高速公路跨越東西。村轄區面積5.35平方公里,3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600余人,已形成四個新型農民住宅小區,11個自然村,總人口約15000人。
市北村曾經是昆山的“北大荒中的北大荒”,多年來,市北村不斷擦亮“七星市北”黨建品牌,推動黨群齊心,圍繞“一產穩村、二產興村、三產強村”和“跳出市北、發展市北、壯大市北”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之路,“北大荒”變身“金小康”,建成人居環境好、產業發展快、人民生活富、文明程度高的美麗鄉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國幸福村等11個國家級榮譽,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等700余項榮譽。
市北村堅持創新、發展“兩條腿”走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資產資源配置優化等方式,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大幅提升。提檔升級市北農貿市場,投資近億元建設的市北大廈吸引昆山商廈、維也納酒店等一批高端商業項目入駐,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1000萬元。大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整合全村近2000畝土地,鼓勵村民“持地入股”,農民變身“股民”。打響“范潭大米”“范潭爊鴨”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統籌三產發展規劃,打造麗達園藝、青禾食用菌等具有競爭力的企業。2023年村級資產超3.8億元,村級收入為269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為6.39萬元。
市北村以“三清三美”為目標,開展“五化”工程,與村民百姓共建“白墻黑瓦,清清爽爽”新農村,共享“綠樹碧水、鳥語花香”新生活。設立黨員“十帶頭”草帽間,踐行“一線工作法”,對下轄自然村落開展重點整治,實現“復綠增綠”“大棚變花海”等轉變。實施管道改造、“三線入地”、河道治理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做到整治與建設同步,成功打造“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水美鄉村和6個“精雕細琢、步步皆景”特色康居自然村。先后獲評新時代中國最美鄉村、江蘇省最美鄉村、江蘇省水美鄉村、蘇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等榮譽。
市北村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成立“老書記工作室”,搭建起村民和村黨委溝通的橋梁。打造志愿驛站、農家書屋、老年大學等活動載體,推行“五道保障”“八業富民”“八項福利”,全年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近千場次,持續擴大“幸福市北”品牌影響力。引進樂惠居第三方養老機構,推行“幸福鈴”老年人專項便民服務。“下沉辦公”提供人社、醫保、民政、殘聯、衛健等多個領域共138項公共服務,幫辦代辦上級單位的85個事項。
來源:昆山農業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