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4-12-05
, 來自:江蘇省0==
近日
農業農村部印發第846號公告
公布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
鑒定通過的18個畜禽遺傳資源
昆山麻鴨位列其中
這也是昆山畜牧繼梅山豬、婁門鴨之后
獲得的第3個國家級種質資源
昆山飼養鴨的歷史悠久,最早歷史記載見于唐代陸廣微《吳地記》,距今已有1100余年。昆山麻鴨是在昆山湖區獨特的自然環境與生產條件下,經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地方資源。昆山麻鴨原產地和中心產區為江蘇省昆山市,蘇州市其他區縣和上海青浦區、嘉定區也有分布。
昆山麻鴨屬兼用型,體型較大,公鴨頭頸部羽毛墨綠色有光澤,喙黃綠色,脛和蹼橘紅色;母鴨全身紅麻羽,喙呈青灰色,脛和蹼呈橘黃色;雛鴨全身絨毛以黃色為主,部分絨梢黑色,頭部有星形黑斑,尾部黑色。成年公鴨體重2.7~3.0kg,母鴨體重2.4~2.7kg。
昆山麻鴨現飼養在昆山麻鴨原種場,該場位于錦溪鎮長云村,毗鄰萬千湖,占地20畝,總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2013年建成使用,擁有個體小間60個,設施設備齊全。昆山麻鴨采用單父本家系保種,家系30個,保種群公鴨90只,母鴨300只,2009年被列入江蘇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15年昆山麻鴨原種場被評為省級保種場。
全國開展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昆山麻鴨作為新發現遺傳資源上報省農業農村廳。
昆山麻鴨通過省級初步鑒定,并上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
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單位通過座談會、查閱古籍文獻、實地走訪等方式,廣泛搜集并整理昆山麻鴨相關歷史文化資料。
為進一步加強畜禽種質資源保護,2023年10月在周市鎮小涇村新建婁門鴨保種場,2024年10月竣工驗收,同年11月,婁門鴨從昆山麻鴨原種場全部搬遷至新保種場,滿足“一場一種”保種要求,降低資源滅失、品種退化的風險。
畜禽遺傳資源是農業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優良品種的“源頭活水”。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以昆山麻鴨通過鑒定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地方資源保護和爊鴨等本土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以資源保護嫁接產業鏈,以產業發展促進種業振興,為昆山畜牧業生態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種源支撐。
來源:昆山農業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