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線直戳痛處
|
近期,全球咖啡豆價格暴漲的消息牽動著“咖友”們的心。不少人感嘆,還好身邊有9.9元一杯的平價咖啡成為“續命神器”。而位于江蘇的中國“最強縣級市”昆山,就是9.9元咖啡背后的城市。
這座不種咖啡的城市,“承包”了全國近60%的生豆烘焙量,也就是說,全國每制作3杯咖啡,將近兩杯是在昆山烘焙,這里每年輸出的咖啡豆可以做出10億杯咖啡。
迄今為止,昆山聚集了星巴克、瑞幸等40余家咖啡頭部企業,從一?Х壬沟揭槐Х,昆山打造出了一條“舌尖”上的千億級產業鏈。
昆山,一個不種咖啡的地方,是如何成為“國際咖啡產業之都”的?近日,記者來到昆山綜保區實地探訪。
從無到有,拿下國際“咖位”
來自埃塞俄比亞、巴西、烏干達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咖啡生豆,來到昆山,加工成為風味不同的精品熟豆后,再從昆山銷往全國和世界各地。
這已是發生在昆山的日常。
提到昆山咖啡產業,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是“無中生有”。
無,是因為這里并不種植咖啡豆;有,則是從引入第一家生豆加工廠、培育第一個咖啡品牌開始,建起了一個個咖啡創新產業園、烘焙基地、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等“咖啡地標”,從咖啡生豆倉儲分撥、平臺交易、研發烘焙、品牌銷售等環節入手,架構出一條咖啡產業鏈。
“昆山在發展咖啡產業初期引進一些頭部企業,通過這些頭部企業完善咖啡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過程。正是因為昆山完整的產業鏈,瑞幸才能實現9.9元的低價,這也是昆山咖啡產業的方向——盡量用最低的價格做到好的質量!崩ド骄C合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邵志強和記者講起自己親歷的“咖啡故事”。
昆山與咖啡的故事要從七八年前講起。
2017年,昆山億政咖啡公司在昆山成立,成為這里引進的第一家咖啡企業。
昆山不種植咖啡,當時也沒有形成咖啡產業鏈,但因為當地位于長三角這個咖啡消費市場的區位優勢,以及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和便利的貿易流通環境,吸引了首家咖啡企業在此一試。
開始接觸咖啡企業后,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昆山發現,隔壁上海人愛喝咖啡的生活方式,不就是未來咖啡產業的潛力嗎?于是,昆山主動出擊,成立了綜保區招商團隊。為了和客商有話可聊、更加專業,綜保區招商團隊“惡補”起了咖啡知識。廣泛拜訪咖啡業內企業、從業者,面對面推介園區、推進項目,介紹昆山造咖啡的區位、產業優勢,展示昆山的實力和誠意,尋找合作的可能性。
主動了,就會有故事。2021年,在上海做咖啡生意的浙江寧波人唐旭凱正處在低谷期,投資千萬在上海、南京開設的高端咖啡店生意并不如預期,他琢磨著想要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只開小店。
和招商團隊接觸、實地考察之后,一拍即合。他決定來昆山綜保區創立自己的咖啡品牌,也就是現在的“諾丁頓咖啡”。
“真金”、“億政”等第一批咖啡企業落地昆山后,在業內一傳十、十傳百,成了無形的活招牌,昆山也逐漸在“咖啡圈”聲名漸起。
當時,星巴克正在幾個意向城市中選擇,昆山表示能夠在計劃時間內拿出120畝且符合規劃條件的凈地。于是,星巴克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個大型烘焙工廠落地于此。
咖啡行業頭部企業的到來,讓昆山與咖啡的緣分越來越深:
2023年6月,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啟用,儲存量可達5萬噸,解決了咖啡生豆存儲濕度高了容易發霉、低了則減損風味的難題;今年5月,國際咖啡品鑒者協會正式授予昆山“國際咖啡產業之都”稱號……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多地優質產區的咖啡生豆,正搶“鮮”運抵昆山。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昆山“造咖啡”有著清晰邏輯:從工業烘焙起家;再做好生產***業,重視倉儲、物流,建造了5萬平方米的咖啡生豆倉、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將全球的咖啡原料都集中在昆山;有了以上的基礎,也就有了貿易的可能。
500余家咖啡店,打造“新飲力”
“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边@是奧地利作家彼得·艾頓博格的名言,后來成為咖啡業界最著名的一句廣告詞。
據新華社報道,昆山已有500多家咖啡店。我們通過3杯咖啡,可以一窺這里的“新飲力”。
第一杯咖啡,喝的是昆山待客的“招牌”?蜕獭⒖疾靾F來到昆山,必去的咖啡店,是位于昆山咖啡產業創意中心的諾丁頓咖啡“旗艦店”,這是很多來客在昆山喝的第一杯咖啡。
“你看到的這杯咖啡,從咖啡豆、紙杯、包裝、制作設備,全部是‘昆山制造’。”諾丁頓咖啡創始人、“90后”唐旭凱自稱是“在昆山做咖啡的浙江人”。
唐旭凱介紹,“諾丁頓”2021年成立于昆山,只開“小店”。目前,僅在昆山就有十幾家門店,在全國共有200多家門店,主要分布在北京、重慶及長三角區域。
第二杯咖啡,是用來“聞”的。昆山億政咖啡有限公司H學研中心咖啡院長李慶如此介紹。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聞香識雅有著獨屬的浪漫與儀式感。不久前,國產首款咖啡聞香瓶在昆山發布,為咖啡從業者提供更具“中國風味”的選擇。
“你聞一聞這杯拿鐵,有沒有烤杏仁、烤花生和黑巧克力的味道!崩顟c介紹,咖啡聞香瓶是咖啡品鑒者用于矯正和豐富風味庫的工具,也是咖啡品鑒師資格考試的用具,便于研發人員以及品鑒師對咖啡風味的記憶和訓練。一直以來,市場上主要以法國、韓國等國家生產的聞香瓶為主,這次實現了國產替代。國產咖啡聞香瓶包含花香類、漿果類、堅果類等48種常見咖啡風味,相較于歐洲的咖啡聞香瓶,香味更還原我們日常能聞到的味道。
第三杯咖啡,山丘咖啡主理人王皖用昆山本地烘焙的咖啡豆做了一杯手沖咖啡。
“剛開店時使用的咖啡豆,產地和加工地都是國外,現在使用本地烘焙咖啡豆的占比在不斷提高。店里的咖啡杯已經全部換成本地制造,成本也更低了。”王皖介紹,2019年在昆山開了這家小眾精品咖啡店,見證了昆山從只有零星的幾家咖啡店變為“咖啡小城”。
王皖觀察,自從昆山有了本地烘焙豆,本地人對喝咖啡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從數據來看,剛開店的時候每天一般賣出50杯,而現在哪怕價格漲了不少,每天普遍能賣出150杯至200杯。店里還推出了咖啡課,先后接待過幾十位學員,現在外出開店的就有十來位。
這些特色各異的咖啡店,補足了市民生活里的“含咖量”,更是昆山咖啡產業的活招牌。
以咖啡為媒,期待更多“牽手”可能
上海被稱為“咖啡之都”,而昆山獲評“國際咖啡產業之都”,兩字之差,區別何在?
“這兩個稱號,一個著重消費端,一個著重生產端!比A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認為,“咖啡之都”是指消費端市場及咖啡文化的普及,而“國際咖啡產業之都”則側重于從“一顆豆子到一杯咖啡”的產業化過程。
昆山發展咖啡產業得益于三點優勢:首先,身為全國百強縣之首,昆山有著扎實的工業基礎和企業資源,是招商的重要資本;其次,在地理位置上,身處長三角,靠近上海等咖啡消費重點城市,暢通的不僅是交通之路更是對外交流的通道;第三,昆山外資企業較多,“國際化”程度高,對咖啡文化有較強的認同感。
《全球咖啡產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到2654億元,比上年增長30%以上。全國咖啡消費者總數接近4億人,咖啡年消費量達28萬噸,實現消費群體規模和人均消費量雙增長。
對于昆山來說,獲評“國際咖啡產業之都”,意味著“咖位”得到了認可,也正以咖啡為媒,尋求更大的發展前景。
記者了解到,目前昆山針對烘焙設備仍需進口的問題,正瞄準咖啡裝備制造產業,也在謀劃與浙商合作,打造咖啡品牌,特別是探索浙江電商和咖啡產業相互賦能。
曾剛認為,探索“咖啡+”,可以從品牌建設、咖啡口味創新等角度入手,“現在新式茶飲遍布,同樣作為熱門飲品,能不能打造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咖啡呢?假設一下,如果有一個昆山咖啡品牌全球知名,能夠向國外輸出中國的咖啡產品和咖啡文化,對于當地的知名度也大有益處。”
來源:昆山開發區發布 |
熱點推薦 |
美女在線jill123
|
很贊哦 不錯
|
爆料有獎!關注昆山論壇抖音號,抖音搜索“昆山論壇”,或搜索抖音號:ksbbs
|
在線w11ang
|
我一年都喝不了幾杯,這喝的人有這么多嗎
|
樓中樓
|
離線聽風的蠶
|
哈哈哈,其實就是一杯豆漿
![]() |
爆料有獎!關注昆山論壇抖音號,抖音搜索“昆山論壇”,或搜索抖音號:ksb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