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4-12-30
, 來自:江蘇省0==
傳統村落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承載著人們綿長的鄉愁記憶
它們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畫
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中國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中國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精髓和中華民族的根基,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武神潭村位于風景秀麗的陽澄湖北岸,碧水環抱村落,波光瀲滟。村莊擁有長達六千多年“依水而居、因水而興”的生產生活史,著名的古代軍事設施——武城遺址坐落其中,距今有2500年歷史。村莊四周分別圍繞著東江、陽澄東湖、斜路港和七浦塘等重要水系,水資源極為豐富,具有江南傳統民居特色的農房大多依主河兩岸建造,呈“人”字形分布,從村莊格局肌理中依稀可見當初八卦水城的影子。2023年3月,武神潭行政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經考古發現,武神潭為“八卦水城—南武城”的核心。相傳春秋時期,孫武受吳王委派考察陽澄湖東北一帶,向吳王提出筑一座八卦水寨軍防城。后孫武用陰陽八卦原理,結合湖畔地形地貌,精心構筑了一座“卦形”軍事防御水寨。呈“出”字形的水寨,設十二處水道出口,充分利用了縱橫曲折的河道所具有的虛實形勢,構成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易守難攻的軍事設施。由于孫武筑水城時疏浚河道,使水患變為水利,使村落居民的農耕活動受益,生活有了改善,并且不再受外敵的侵擾,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孫武的功績,在武城潭遺址上建造了一座武神廟,供奉孫武,表示對他的崇拜和敬仰。
現如今,武神潭仍保持著原有的自然風貌肌理,可見當初八卦水城的影子,受取水用水等因素的影響,農房多為一層或二層建筑,以傳統房屋樣式為主,沿河呈“一”字型排開,以散點狀或帶狀形式分布于河流兩岸,隨著村莊規模的擴大,逐步形成多個小組團。
武神潭村河湖密布、交通便利,為大閘蟹的養殖、運輸、銷售提供了獨天得厚的優勢,從事大閘蟹產業的農戶達463戶,占總農戶數96%。村民養蟹經驗祖輩相傳,近20年來,經過武神潭村人接續奮斗,通過“農戶+合作社+園區”模式,武神潭村的大閘蟹已形成產、銷、研為一體的產業結構。
在這里,水、村、田、園互融共生,水面開闊、景色宜人,似一幅淡墨山水畫,靜謐流淌在歲月的長河中。村莊古樸,粉墻黛瓦,飛檐翹角,錯落有致。漫步于村莊之中,每一步都是風景,每一處都充滿了詩意。
走進武神潭村
仿佛穿越了時空
觸摸到了歷史的脈絡
樹下,老人們講述著古老的傳說
巷口,孩童們追逐嬉戲
歡聲笑語中
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