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團隊的不斷努力下,昆山市中醫醫院已形成了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臟康復中心、房顫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集預防、救治、康復為一體的全域覆蓋、全生命周期保障體系。
然而這些并沒有讓我放慢腳步,如何在有限人力的條件下,對全域進行及時的心電圖診斷,同時提高本地區的心電圖診斷水平,減少誤診率,提升醫院的診療效率;使得大面積開展心臟病篩查工作成為可能,為分級診療、區域協同、雙向轉診提供有力支持和網絡綠色通道呢?
我把這些想法一股腦的匯報了彭志堅書記和封以生院長,在得到他們的首肯后,2021年5月,昆山市中醫醫院率先在中國胸痛中心聯盟框架內,建設全國首家心電遠程診斷示范中心。這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精神、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積極落實蘇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動計劃和倍增計劃的又一次強有力實踐。
李先生42歲,多次感到心悸、心慌、心動過速。讓他苦惱的是,此病“來無影去無蹤”,等到他匆匆趕到醫院,傳統心電圖已絲毫找不到蹤跡,醫生無法獲取有效的信息來進行診斷。2021年7月初,李先生通過雙向轉診來到昆山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科就診,我為其佩戴了可自主測量的“遠程靜態心電圖”。不久后,李先生癥狀再次發作,他毫不猶豫地按下按鈕,遠在數十公里外的胸痛中心值班醫生立即進行了記錄和分析,最終在心電圖的幫助下配合電生理檢查,證實李先生為房室結雙徑路癥。隨后,在市中醫院心內科施行了射頻消融治療,手術非常成功!手術后的李先生經過心臟康復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居家遠程心電觀察,心動過速就再也沒有發生過。
我常把心肌比作水稻,心血管比作水渠。“水渠堵了,水稻就要枯死,疏通晚了,水是通了,但水稻已經枯死了。咱們要做的不但要爭分奪秒把水渠疏通,還要給受災的水稻施肥養好。”
“我國心臟性猝死院外占比高達85%!ACS(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院前救治時間延遲,首次醫療接觸延遲導致做到首份心電圖時間延遲。此外,研究顯示我國ACS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為3.4%,冠脈事件發生率為12.5%,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為8.4%。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后,是無數家庭的破碎,我輩必須為之奮斗!”
在此成績的基礎上,團隊將胸痛救治、康復管理、健康篩查三個轉換落到實處,秉承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組織發動全院上千名醫護人員,積極開展“胸痛”相關的健康科普宣傳。深入基層定期開展“心梗日”“房顫日”“冬病夏治”等主題義診、講座,發放宣傳折頁數千冊,并利用微信平臺等新興主流媒體宣傳覆蓋30.6萬人,全面提升全市人民心血管健康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隨著遠程心電診斷中心的落地,心血管健康廣譜健康篩查也終將變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