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初中物理學習遇到問題?可以嘗試這樣解決
初中物理教育更像中學階段的“通識教育”,它對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現象做了總結和歸納,提出基本概念,闡述了簡單規律。它注重對“現象”的理解,而不涉及太多原理。整個物理課程對體系性要求不高,按理來說學習難度應該不大。不會出現初中數學遇到的前后章節聯系緊湊,遇到困難很容易卡頓的情況。關于中學數學學習的討論,詳見我之前的文章:
數學和其他學科不同,相比文科,它有一套嚴密的邏輯體系。雖然歷史學說或者中醫理論也能自成一“體”,但是只有數學要求整個體系自洽,且能被理性徹底驗證。數學闡述的是純粹理性概念的邏輯關系,有其明晰的脈絡,不能領悟這個脈絡就不能認清數學是什么。數學和其他學科不同,相比文科,它有一套嚴密的邏輯體系。雖然歷史學說或者中醫理論也能自成一“體”,但是只有數學要求整個體系自洽,且能被理性徹底驗證。數學闡述的是純粹理性概念的邏輯關系,有其明晰的脈絡,不能領悟這個脈絡就不能認清數學是什么。
但是為什么很多初二、初三同學覺得物理特別難,找不到頭緒,甚至看到物理就頭大呢?和數學一樣,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科內容,教學節奏,應對方式都在改變,很多孩子沒能及時適應這種變化。為了幫助這些孩子找到走出“困境”之路,首先來概括一下初中物理學了什么,再總結孩子們具體遇到了什么問題,最后給出解決方法。
初中物理學了什么?拿蘇州這邊初中物理為例,初二開始設立物理課。從“聲現象”開始,光、物態轉化、運動...依次展開,再到物質屬性、微觀和宏觀世界、力以及運動、浮力和相關現象。初三學習機械和能量、電路和歐姆定律、電磁波和通信、能源。初中和高中物理課程安排的整體思路都是:1. 描述物理現象 --> 2. 從現象中抽象和概括基本概念 --> 3. 總結或直接給出原理 --> 4. 得出和使用方法。初中和高中的區別是:
- 初中課本使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現象,概念也非常直觀而不抽象,原理(本質)和方法涉及極少。
- 高中幾乎不再詳細考察物理現象,概念更抽象,很多領域都會涉及基本原理,還有許多需要掌握的方法 。
蘇教版初中物理第二章和第三章講述了和光有關的內容,從光的色散現象講到普通白色光源顏色的組成,不同顏色光源混合的結果等。接下來繼續探討光的直線傳播特性,通過小孔成像和日(月)食現象說明光的直線傳播。再從平面鏡的一些現象引出光的反射定律:給出入射角、反射角、法線等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接下來介紹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光的折射也只是對現象做了描述,凸透鏡是這種現象的應用,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也只限于對凸透鏡實驗的直觀總結。整個過程都是對現象的常識性描述,沒有涉及背后的原理,比如:不同顏色光的本質是什么?光的本質是什么?光的速度是多少?沒有引出幾何光學的概念,沒有給出幾何光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沒有涉及光的波動特性(哪怕波動特性的現象都沒有提及)。其它關于聲、力和運動、能量、電和磁,電路,物態,機械的內容都是類似的。而進入高中階段才開始探索物理現象的本質、比較系統的物理學理論、抽象的概念,以及方法等。比如高中物理的力和運動部分,給出質點、參考系、時間、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這些概念都不是直現象的內容,我們是無法直接“看到”質點、參考系、時間、速度、加速的,這些概念都是抽象的,都需要非常嚴格的定義。而牛頓定律給出了這些抽象概念的關系,這是支配力和運動的規律。直到大學階段,有了矢量函數、微積分的基礎,上述力學概念才有可能給出真正嚴格的定義。再往后到學了微分方程等工具,物理學才能真正開始處理具體領域的問題。
初中物理全都是常識,全都是直觀的現象。各個章節獨立,不存在明顯的前面章節是后面章節基礎的情況。學起來應該非常簡單才對呀。!
孩子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如此“簡單”的初中物理,為什么難住了那么多孩子?搞不清楚什么是音調、響度、音色。記不住電路串聯、并聯后會有什么樣的效果。記不住公式。解題沒有思路,題目理解錯誤。提到物理毫無興趣,一臉茫然,頭疼................
出現問題的原因?以上孩子們遇到的困惑,總結下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原因:
- 對現象沒有直觀的經驗
- 對概念沒有理解到位
- 思路過于單一,思維沒有打開
- 閱讀出了問題
- 缺乏興趣
1. 對現象沒有直觀的經驗物理學從“觀察”世界開始,所有理論都需要實驗的驗證,是一門依賴實驗的科學。初中物理幾乎全部是只和“現象”有關的內容,不存在過于抽象的概念、系統性的理論、繁瑣的計算和復雜的方法等,這么簡單!!孩子們到底被什么阻擋?我們發現,現在的孩子缺乏對客觀世界的直觀經驗。哪怕關于現象的最直觀的概念,如果缺乏真實的“體驗”,都是難以理解的。初中物理中的絕大多數直觀經驗來自于日常生活,而不是實驗室。但是由于今天的孩子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牢籠”中,過多的作業,過長的上學時間等,讓他們幾乎和自然隔絕。課外閱讀的機會很少,無法“借鑒”他人分享的關于物理世界的“經驗”。而我們小時候卻不是這樣,我們春天上樹摘花,夏天下河游泳,秋天在田間生火燒紅薯,冬天滑雪堆雪人;我們收集河里的石頭,觀察院子里的葫蘆藤,看夜里漫天的繁星;我們手工繞馬達,用自行車鏈子做火柴槍,用炭火融化錫塊在雕刻過的磚頭上澆鑄“寶劍”,面對夏日的風雨雷電發呆.......今天的孩子太缺乏直觀的經驗了。
直觀經驗的缺乏,讓非!爸庇^、簡單”的概念都難以理解。2. 對概念沒有理解到位不能理解直觀物理概念,恰恰和“缺少直觀體驗”有關,還有就是知識面狹窄和缺乏思考。比如“橫波”和“縱波”的概念,從定義的字面意思,你只能得到很有限的信息:兩者的區別是波傳播的方向和震動的方向是垂直還是一致。如果直觀的體驗豐富,就會馬上想到水波是橫波,周期敲打彈簧的一端會產生縱波等,如果知識面夠廣泛,你會馬上想到地震波是這兩種波組成的,而且他們傳播的速度不同,所以會出現先后不同的晃動方式。如果此時你開始思考,你也許還會想探究電磁波是什么類型的波?這樣下來,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是到位的、立體的、深刻的、生動的。否則就會如上文:
搞不清楚什么是音調、響度、音色。對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讓物理學在孩子們眼里變得非!半y以理解”。2. 思路過于單一,思維沒有打開無論物理還是數學,打開思路、嘗試更多方法解決問題都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有利于對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解題。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們把所學內容“學活”,做到應對千變萬化。上文提到的:
記不住電路串聯、并聯后會有什么樣的效果...記不住公式...應該都和這條相關。
單一的思路和思維方式讓孩子們很難應對變化。4. 閱讀出了問題很多物理學習的問題其實是“語文”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孩子們在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很多錯誤不是概念不清楚、方法沒有掌握、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而是沒有完全讀懂題目:不知道題目最終的要求是什么,不能get到題目提供的條件等。造成上文提到的:
解題沒有思路,題目理解錯誤。閱讀能力不強影響所有學科的學習和考試。5. 缺乏興趣我小時候,班級里面總有幾個對某個學科非常感興趣的孩子,特別是物理。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愿意花大把時間在這門學科。現在似乎很難看到這樣的孩子了。
缺乏興趣是最大的問題,然而培養興趣的方法因人而異。
解決辦法是什么?最后,大家最關心的一定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上文分析到的原因,我們可以給出對應的解決辦法:
- [backcolor=rgba(0, 0, 0, 0)]觀察和動手
- 思考
- 直觀的想象力
- 閱讀
- 培養興趣
1. 觀察和動手如果概念搞不清楚,就會出現類似電壓、電流和電阻的關系很“難”理解的情況,這時你最好讓孩子親手搭建電路,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電壓和電流,用萬用表測量電阻,得到關于它們最直觀的經驗,也通過實驗驗證了書本上的內容。功夫要下在平時,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記錄身邊的物理現象,鼓勵孩子主動尋找問題、解決問題,F在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只注重書面的內容,只有被動灌輸,這是現在國內教育的通病,但是除了少數人在自媒體上反復提起外,并沒有引起主流社會的重視。
2. 思考“ Be a free thinker and don't accept everything you hear as truth. Be critical and evaluate what you believe in.” -
Aristotle (
384 -
322 BC)做一個有想法的人,你要對所學內容進行反思和聯想,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問題。物理學源于對世界本質的思考,它是對經驗的歸納,也處處體現了理性和邏輯的力量。有些物理定律來源于現象,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還有狹義相對論的基礎:光速不變原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等等。還有很多物理學發現是理性的產物,比如質能方程的推導、正電子存在的預測、引力波的預測等等。物理學的開拓需要思考的力量,物理學的學習同樣也需要,尤其進入高中以后,物理學開始體系化---例如:力學、電磁學、熱力學.....的公理體系。初中階段勤于思考有助于充實自我對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整理感官素材,有助于學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 直觀的想象力直觀的想象力雖然不能代替實驗,但是往往表現出比實驗更加強大的威力。對物理過程的想象看似做“白日夢”,實則完成了多種信息在大腦中的融合和加工,完成了過程的預演,梳理了背后的邏輯關系等。物理學的一個核心能力是“物理直覺”,這種直覺的形成需要想象力和思考。在初中階段,大腦要有對物理過程的想象,比如波的傳遞過程、電子在導體中的運動、電磁波的傳遞、物態變化過程、物體在特定條件下的運動軌跡、機械裝置的結構等等。這些會讓物理變得生動化和有趣。隨著對物理學更深入的接觸,這項能力將非常重要。
4. 閱讀上文我們分析了,做題過程出現的很多問題和閱讀有關。語文學習的核心是培養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是否能很快讀懂專業的文字,決定了孩子各個學科的學習效率。閱讀的培養不必局限于文學作品,初中階段多讀些大師寫的科普作品應該會很有幫助,這還有助于擴充孩子的知識體系。高中以后可以讀一些稍微專業的著作,還有哲學類的,如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休謨的《人性論》、康德的有些作品等。看看他們是如何從時間、空間的本質來審視這個客觀世界的。
5. 培養興趣如何培養興趣,這是一個很綜合的問題。興趣可以來自于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可以來自于機緣巧合的某些經歷,可以來自于偶像的力量.....然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去觀察,去動手,去思考,去閱讀......但是,現在的教育環境下,這些都成了奢望。曾經,我們物質貧乏,缺少書籍,缺少良師.....內心卻充滿激情,F在這些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然而這方面似乎大不如從前,大家對此作何感想?
初中物理很簡單,但是如果遇到困惑,解決之道不是刷題,不是靠老師反復講解,而是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學習的認識和方法。我們將在后續文章中專門討論如何應對高中物理學習遇到的問題。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祖師爺,哦買噶結語:雖說物理學當前處在低谷期,但是物理學的各個分支成為其對應工程技術領域的根本原理。此外,物理學給我們提供了太多觀察、思考、認識世界的方法,讓我們在更廣的領域受益。求知是人類的天性,或許在不太久的將來,物理學也會迎來它的再次爆發。還記得一百年前物理學突飛猛進的激動人心的年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