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新農村建設中心公布了2024年“中國鄉村振興示范鎮”推介名單,錦溪鎮成功入選創建名單。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是對鄉村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發展的更高追求。在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中,錦溪鎮依托優良生態資源和豐富文化遺存,凸顯村的特色、推動農文旅融合、探路“鄉村美學經濟”,扎實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近年來,錦溪鎮以農業為基礎,打造新品牌、引進新技術、融合新業態,以“新”助“興”,探索農業產業新形態。
品牌升級,擦亮富民名片。著力加強“三品一標”建設,錦溪鎮獲評江蘇省“味稻小鎮”,“錦”字頭農產品獲省級品鑒金獎8項,錦溪大米、萬千湖果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錦溪黑蜆”通過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同時,抓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建成標準化檢測室、水產醫院、村級服務點等,錦溪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被評為江蘇省五星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
基礎強化,護航高效農業。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66萬畝、高標準蔬菜地(美麗菜園)2696畝、高標準池塘(含生態化改造)5429.8畝,正在推進朱浜村、北管涇村等區域共2000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動稻米產業機械化,目前已建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個、現代化農機倉庫2座、烘干中心14座(糧食產地批次烘干能力502噸)、恒溫儲糧倉2個、旱地智能噴淋育秧點1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率99%。
技術迭代,推動產業升級。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建成長云村數字化玻璃溫室草莓園,昆山市澄湖水產良種有限公司獲評江蘇省漁業數字漁場,“益畝良田”實踐菜園獲評蘇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優秀項目,三聯村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獲評蘇州市級農機農藝融合示范點。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完成長云村省級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建設,天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獲評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達標基地,新增江蘇省第三批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三星級服務組織2家。
資源共享,催化發展動能。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長云村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蟬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圩田農業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獲評蘇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蘇州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加強與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的產業聯合,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訂單農業、加工增值、品牌賦能等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帶動整體銷售收入的增長。
錦溪鎮聚焦“選育管用”,強化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加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人才興農,引領致富道路。加強農民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為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累計申報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92人,中、高級職稱8名。抓好鄉土人才培育,培養一批帶頭創新創業、帶動農業發展、帶頭勤勞致富的關鍵人才,獲評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全國蝦蟹產業發展大會綠色養殖能手、江蘇省勞動模范各1名、省鄉村振興技藝師2名、省蘇米工匠1名、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4名、省農機維修能人2名。
傳承鄉風,煥發文明新顏。加強非遺保護傳承發展,錦溪鎮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錦溪宣卷、省級非遺項目古磚瓦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錦溪鎮***作為寶卷(吳地寶卷)傳承人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人選名單。深化鎮級“文明之鏈”建設,打造“鏈上閱讀 閱見錦溪”讀書品牌,2024年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近2000場次,舉辦人文錦溪攝影(全國)大展、昆山市千人太極拳展演活動、送戲下鄉、民俗展演等各類文體活動。
強素提能,配強農村干部。持續開展農村干部強基固本班,圍繞黨務工作、環境整治、控違拆違等主題為村干部“充電續航”,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累計培訓近700人次。常態開展青年干部成長沙龍、青年干部座談會等活動,打造線上線下多類學習平臺,不斷提升農村干部綜合能力。聚焦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下沉幫扶力量,推動機關單位與村結對共建,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村企合作,激發經濟活力。持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從2016年起,錦溪鎮創新探索鄉村建設新路徑,打通政企合作渠道,在國內率先提出“鄉村生活共創集群”的理念,探索“庭院經濟”“村口經濟”。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分類處置、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盛塘、長云、顧家浜等村與國有企業開展“村企結對”合作模式,打造計家墩理想村、祝甸磚窯文化園、長云萬畝糧田等點位,實現集體資產的有效盤活。
錦溪鎮堅持把生態綠色做為城鎮特色和發展基底,科學布局、合理制定城鎮規劃設計藍圖,向“和美”奔赴,既塑“形”又鑄“魂”,實現鎮村品質全面提升。
美化庭院,助力環境整治。堅持夯實基礎,樹立標桿典型,成功打造4989戶“美麗庭院”星級戶,盛塘村獲評“蘇州市宜居宜業和美村”,三聯村獲評“蘇州市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先行村”。堅持機制創新,注重長效管理,結合錦溪鎮實際,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對全鎮62個自然村開展每季度3次督查督辦,落實問題“發現、交辦、整改、考評”閉環管理。
家庭積分,賦能村民自治。創新推行鄉村家庭積分獎勵機制,將三聯村、聯湖村作為試點,結合環境“三聯三包”專項行動,把村規民約量化為村民日常行為積分,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百村共治”鄉村家庭積分獎勵獲評蘇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色案例。
融入片區,推動特色發展。扎實推進“三特一古”建設,累計建成省級特色精品鄉村2個,蘇州市特色康居鄉村54個、特色宜居鄉村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個、省級傳統村落3個。連片化、組團式開展鄉村建設,接續推進“明鏡惹景組團”“計家源點組團”等“百村共美”項目,“昆山之鏈”首鏈緣甸段項目獲評“亞洲都市景觀獎”。
文旅融合,促進多元發展。構建全域旅游格局,計家墩獲評“2023美麗中國首選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網紅打卡地”、祝甸磚窯文化園獲評中國鄉村文化振興先進單位、三聯村明鏡蕩健身公園獲評江蘇最美鄉村健身公園(廣場)。做好“文旅+”文章,打造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創作基地,與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合作舉辦“人文錦溪攝影大展”等全國性賽事,依托協會國內外民俗攝影力量和資源,結合錦溪特有生態人文優勢,傳播“錦溪美學”。
未來,錦溪將繼續堅持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方向,以“三農”人才為支撐,著力創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錦溪樣板。